2025年11月13日
笔墨映山河:何进国的书法艺术
时间:2025-11-13 来源:临夏融媒·中国临夏网 作者:茉栅

●茉栅

在临夏,青年书法家何进国与时代同频共振,用自己对书法的艺术表达着精神维度与美学突破,他用一撇一捺书写临夏故事,用浓墨重彩勾勒文化临夏的生动画卷,让书法艺术成为传递时代精神、凝聚民族合力的生动载体。

何进国受父亲影响,从小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家庭书香氛围的熏陶下,踏上了书法之路。他主攻欧体楷书、行书,其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楷书、行书),成为临夏州首位以书法创作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填补了我州书法入选国展的空白。他还入展第四届“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活动作品成果展等全国大展100余次,获甘肃省第七届“张芝奖”书法大展一等奖等30余次。

他的作品入编《当代书画名家珍品博览》《甘肃当代书画家艺术典库》等作品集,个人事迹及艺术成就被甘肃卫视《好人在身边》《书法》《中国书法》等媒体专题报道。他还曾获“翰墨扶贫优秀志愿者”“爱心艺术家”等多项荣誉称号,彰显他以艺载道、以德立身的追求。

这片兼具黄河文明厚重底蕴与多民族文化交融特质的土地上,何进国以其四十余年的笔墨深耕,构建起一座连接传统文脉与当代精神的艺术桥梁。他的书法不仅是线条与结构的精妙组合,更是西北地域气质、人文哲思与时代精神的凝练表达,在当代书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

何进国的书法在传统筑基中的创造性转化,启蒙始于唐楷,颜真卿《多宝塔碑》的雄浑开张与柳公权《玄秘塔碑》的骨力劲健,为其奠定了“重骨力 尚气势”的笔法根基。观其楷行书《临夏三关赋》书写于临夏县旅游大通道墙面,结体宽博如高原坦荡,横画藏锋似隐石于山,竖画垂露若悬泉落谷,将唐楷的严谨法度与西北人的质朴厚重完美相融。行草《黄河九曲诗卷》中,“浪淘风簸自天涯”七字笔锋游走,似黄河浊浪翻涌,提按顿挫间暗藏激流之声,将晋人“尚韵”与黄土高原“尚力”融为一体,形成“以韵养力 以力载韵”的独特笔法体系。临夏东郊公园的碑刻作品《劳模工匠林》更显巧思,方笔如刀削岩壁,圆笔似流泉绕石,融入临夏砖雕的浮雕感,让静态线条生出立体张力,尽显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作品《临夏赋》,既保留了唐楷“铁画银钩”的法度严谨,又融入了西北人特有的质朴——这种对传统的理解,绝非简单的临摹复制,而是以“透过刀锋看笔锋”的敏锐,捕捉到书法艺术中“法”与“意”的辩证关系,让汉字在保持书写性的同时,成为各民族文化对话的纽带,彰显“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的包容情怀。行草创作中,他对王羲之《兰亭序》的研习更显独到,《兰亭》的飘逸灵动在他笔下转化为“笔断意连”的苍茫感。

他对魏碑的吸收与重构很显眼,立于美食折桥头湾牌坊的砖雕楹联匾额书法中,字形大小错落如群峰竞秀,既见《张猛龙碑》的雄强宕逸,又融入临夏砖雕艺术的浮雕感,使静态的书法线条产生了立体的空间张力。这种融合,恰是他对传统的创造性突破——不是在古人的藩篱内亦步亦趋,而是以地域文化为媒介,让经典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艺术的生命力往往根植于故土的文化基因,何进国的书法自有其风骨,正是临夏地域精神的视觉呈现。临夏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黄河穿境而过,丹霞地貌与草原牧场交相辉映,这种“刚柔相济”的自然环境,在他的笔墨中转化为鲜明的艺术特质。

其大字作品《河州雄镇》最具代表性。四字以榜书体格局呈现,“河”字三点如浪花奔涌,捺画拖笔如黄河漫滩般开阔;“州”字三竖如鼎足而立,暗合临夏作为“河湟雄镇”的历史地位;“雄”字右部“隹”笔如鹰隼振翅,尽显西北的豪迈气概;“镇”字“金”旁竖钩如铁柱立地,传递出安定沉稳的力量。整幅作品墨色浓淡交替,枯笔处似高原劲风掠过,润笔处若大夏河清波荡漾,将地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记忆浓缩于笔墨之间。

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质,更使其书法具有多元共生的包容性。在《民族团结赋》中,他将回族民间书法的装饰性、藏族唐卡的色彩感融入笔墨,“和”字右部取法回族书法的曲线美,“谐”字左旁借鉴唐卡的叠涩结构,使汉字在保持书写性的同时,呈现出多民族文化对话的张力。这种探索,打破了书法艺术的地域边界,赋予传统笔墨以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真正的艺术家必然是时代的观察者与思考者。何进国的书法是当代语境下的精神表达,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生态保护到文化传承,他以笔墨为媒介,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传递着向上的力量。

他在创作谈中曾说:“写黄河,不能只写其形,更要写其魂——那种奔涌不息的生命力,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种将自然意象与民族精神相联结的创作理念,使他的书法超越了单纯的技法展示,达到了“书以载道”的境界。

笔墨是修行,而非炫技。何进国的授课与指导,小至孩童握笔,老至花甲临帖,他皆有耐心;他主动推动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赠送书法作品,加强宗教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促进民族团结;社区活动室、乡村学校里,常能见到他俯身示范的身影。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何进国作为一名下沉干部,吃住在村;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多次组织开展并参加各级送文化下乡活动,为群众踊跃题写对联和“福”字。

“练字先练心,心宽则笔畅。”这是他的艺术追求,亦是人生信条。每逢公益活动,他必挥毫捐赠作品。书友赞他:“何老师的字有筋骨,人更有温度。”

在何进国身上,笔墨的精妙与人格的醇厚相融相生。他以笔为犁,耕耘文化沃土;以心为炬,照亮后辈前路,恰如他笔下的隶书,端庄朴拙,自有千钧分量。

何进国的书法艺术,是传统文脉的当代延续,是地域精神的笔墨凝练,更是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他的坚守证明:书法的生命力不在于对古人的亦步亦趋,而在于在传统与当代、地域与民族、形式与精神的交汇处,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坐标。

从唐楷筑基到行草飞扬,从地域书写到时代叙事,何进国的笔墨之路,恰如临夏的黄河,既深植于大地的厚重,又奔涌着向前的力量。这种力量,正是书法艺术生生不息的密码,也是他留给当代书坛的宝贵启示——唯有扎根文化沃土,呼应时代心声,笔墨才能真正做到“写心 写情 写时代”,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何进国,1987年出生于临夏县。中国书协会员、临夏州书协主席、临夏州拔尖人才、甘肃省书协理事、省美协会员、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甘肃省“敦煌文艺奖”获得者。


编辑:马宇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