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夏融媒记者 马健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走进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和谐社区,各族居民的心声道出这里最动人的风景。日前,在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和谐社区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作为模范集体,和谐社区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心用情、创新实践、精耕细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社区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党建引领聚合力 筑牢团结“压舱石”
“各民族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这是和谐社区全体成员牢记于心的信念。
近年来,该社区创新构建“党建+民族团结”工作模式,将民族团结融入党建工作各环节,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其中,一支由5名党员骨干牵头的“石榴籽”志愿服务队,成为民族团结工作的生力军。队员们穿梭在社区各个角落开展便民服务,帮独居老人检修水电、为群众代办手续、调解邻里间的矛盾……一件件实事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针对社区搬迁群众与本地居民融合的关键问题,社区从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人文关怀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力,精准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搬迁群众快速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社区,归属感与认同感显著增强。
社区网格化治理为民族团结插上“智慧翅膀”。按照临夏州“党群零距离”网格化提升基层治理能力“1+N”工作机制要求,社区科学划分6个网格,配备6名网格长和6名专职网格员,实现党建、政法、民政等多项服务管理职能“一网通管”。截至目前,网格累计办理服务事项33件,其中咨询类12件、民生类13件、纠纷类8件,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双双提升。 常态化开展的“百名干部入千户访万民”温暖行动,通过入户走访建立群众诉求台账,把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让民族团结在为民服务中不断深化。
创新宣传造氛围 厚植认同“根与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得实,更要说得清、传得广。”和谐社区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宣传矩阵,让民族团结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社区精心打造的民族团结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民族政策、英雄事迹和邻里故事;电子显示屏每周2次滚动播放“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宣传标语;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同心石榴”睦邻活动纪实,让民族团结宣传融入日常。
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小板凳”服务联心活动。社区党员干部带着小马扎,走进居民院落、楼栋单元,用拉家常、讲故事的方式,把党的民族政策、惠民举措用群众化的语言宣传出去。“以前不懂医保报销政策,听干部讲完心里亮堂了!”“现在孩子上学有保障,党的政策就是好!”……一次次接地气的宣讲,让群众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懂政策、感受党恩,更深刻理解“民族团结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的道理,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在心中深深扎根。
丰富载体促交融 共绘幸福“同心圆”
“共做一顿美食、共唱一首赞歌、共庆一个佳节,感情就越处越浓。”社区以“邻里守望”为主题,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活动,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平台、有温度。
“同心石榴”睦邻活动中,各族居民携手制作临夏特色油馃馃,送到136户低保户、残疾户、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手中,美食传递温情,邻里情谊在协作中升温;“粽香端午,温暖社区”邻里节上,趣味问答、文化讲解让大家深入了解传统节日内涵,各族群众互系五彩红绳,象征着像石榴籽一样紧密相连;春节、端午节和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期间,社区组织5次走访慰问,惠及516人次,各族干部群众共庆佳节、共话团圆,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洋溢着民族团结的喜悦。
惠民服务让民族团结的底色愈发厚重。和谐社区联合县妇幼保健院开展义诊活动,服务居民3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手册4500余份,为各族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组织120人参加烹饪、面点等职业技能培训,联合县人社局举办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60个,帮助70余人实现就业,后续还持续跟踪回访,确保就业帮扶落地见效。从健康守护到就业助力,社区用实打实的服务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民族团结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升华。
党建引领有力、宣传氛围浓厚、邻里和睦相亲,民族团结之花在和谐社区这片热土上常开长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着鲜活的基层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