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
【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 | 新数据 新亮点】绿电奔涌 制造焕新——甘肃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时间:2025-10-13 来源:新甘肃

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光伏背板玻璃生产线。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金秋时节,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光伏背板玻璃生产线上,一块块巨大的玻璃次第而出,经智能机器人分拣、叠放、包装……一件件产品有序出厂。

“这是甘肃省首条光伏玻璃生产线,自去年6月在玉门投产以来,光伏、光热玻璃深受新能源市场认可。今年以来,平均每天要往外发运约50辆大卡车,一车就装37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霍富介绍,目前,他们建成了国内唯一一条采用全氧工艺生产太阳能光热用超白玻璃及反射镜产品的生产线,实现产品国产化进口替代。企业生产的光热玻璃及光热反射镜占到了国内市场的八成,光热反射镜占到国外市场的七成。  

光伏玻璃产品发运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吸引霍富他们公司来甘肃投资的,正是甘肃的新能源优势——以充足电力作为动能生产光伏玻璃,就近销往周边电站生产“绿电”,新能源开发企业集群成势,光伏组件市场日益增长,进一步带动装备制造企业加大生产和研发力度……实现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优势互补、深度耦合。

甘肃风光资源富集,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分别为5.6亿千瓦、95亿千瓦,位居全国第四、第五。

“十四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和能源基地建设,抢抓“双碳”机遇,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截至2025年9月底,甘肃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7523.73万千瓦。

具体来看,“十四五”以来,甘肃新能源装机新增5108万千瓦、突破7500万千瓦,是2020年2355万千瓦的3倍多;新能源年发电量806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112.1%;全省新能源装机及发电量占比分别达到65.1%和39.6%,居全国前列;全省累计外送电量超2600亿千瓦时,外送范围覆盖26个省份。

中核新奥玉门“光热+”示范项目。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甘肃新能源持续增长的体量和市场,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酒泉经开区,欧昊新能源电力(甘肃)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3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全神贯注,加紧赶制一批出口的光伏电池订单。 
 “眼下国际市场对光伏电池需求旺盛,我们的订单和产能保持稳定,今年计划实现出口产值4亿元至5亿元。”公司负责人孙振明介绍,公司的新能源装备产品已远销印度、德国、荷兰、英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2021年以来,甘肃共引进新能源配套产业100多个,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目前,甘肃正聚力打造风电、光伏、光热装备制造三条全产业链,着力培育氢能、储能装备制造两个新增长点,逐步建成西部乃至全国链条最完整、聚集效应最明显、辐射能力最强劲的产业集群。

2024年,甘肃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830亿元。预计2025年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陇电入鲁工程±800千伏庆阳换流站。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苏容

当前,甘肃发挥绿电优势,以“绿电+”赋能产业提质升级。积极推动算电融合发展,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绿电聚合”一期100万千瓦项目年内将建成,将有效助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打造省内“绿电洼地”。研究制定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加快构建氢能制储输运全产业链体系,推动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发展,绿氢产业初具规模。

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甘肃新能源优势正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风光”大省正向“风光”强省加速跨越。


编辑:海霞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