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
【甘快看】甘肃岷县:加快推进草畜产业一体化发展
时间:2025-10-13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近年来,甘肃岷县立足丰富的草畜资源优势,锚定建设中国“西部草都”示范区、“全省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目标,夯实草畜配套、扩群增量、提质增效、延链补链、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形成了“草畜转化、畜食转化、食工转化”全产业链发展特色路径,为全县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据了解,2024年,岷县草畜产业总产值达40亿元,2025年1至7月草畜产业总产值达26亿元。

成群结队的羊(岷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草畜转化”实现绿色循环生动实践

冬季临近,寺沟镇两万多亩猫尾草成了一万三千头牛羊家门口的冬季“粮仓”。

除了12.5万亩草山,寺沟镇还是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猫尾草种植基地,牛羊的冬季“粮仓”就在眼前。

借牧还田!牛羊吃了优质牧草,还给农田更优质的肥料,滋养农作物生长。这,就是绿色循环的生动实践!

同时,在麻子川阴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散养+圈养”、种养结合的循环畜牧方式,形成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新型种养关系。

“我们合作社养了180多头繁育母牛,主要在山里放养,成本也低,下了牛犊我们就育肥,实际上就是自繁自育。”岷县麻子川阴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哈世目说。

畜禽粪污由“治”向“用”转变,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1%。

据了解,全县饲草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10.2亿元,占全国猫尾草比重80%以上,岷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猫尾草种植加工基地。

草地上觅食的牛群(岷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畜食转化”做好“畜头肉尾”增值文章

七月中旬,通过项目扶持,养殖户马哈世目领到了一头阿什旦牦牛,这已经是他领到的第二头良种公牛。“阿什旦牦牛性情温顺、体型大,出肉率高,经济效益好。党的政策好,给我们养殖户免费投入良种牛,下一步我就想着要繁育,带动其他人养牛!。”

近年来,岷县利用项目扶持、政策引导等措施持续加大良种畜禽引进力度,开展当地的牦牛品种改良,有效推进全县牦牛产业向“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方向发展,全力提升全县畜牧业制种育种能力,目前累计补贴良种畜禽1.14万头(只)。

岷县蕨麻猪是一种主要以蕨麻等野生植物为食的猪种,肉质瓷实、香味浓郁,是岷县畜牧产业中的特色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每年的销售额在20万以上。”岷县众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季永平说。

截至目前,岷县培育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1210余户,规范提升牛羊规模养殖场33家,累计补贴良种畜禽1.14万头(只),改造县级交易市场1个,重点乡镇交易市场4个,培育草产品电商销售经营主体60家,全方位组织开展线上产销对接活动。

强化对牛羊的防疫(岷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食工转化”加快形成工业化生产矩阵

2025年建成投产的秦许乡宁坝村冷水鱼养殖基地,成功填补了全县设施渔业养殖空白。

目前养殖虹鳟鱼5万尾,预计年产量35吨,产值可达175万元,带动周边15户农户参与生态养殖,基地工人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同时为5个村集体每年分红12万元。

年初,“岷县黑裘皮羊”胚胎移植成功,这不仅开创了我国珍稀地方绵羊资源的保存先例,为濒危畜禽保种工作提供了“岷县方案”,也为我国畜牧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提供了借鉴意义。

“未来3年全县黑裘皮羊存栏量有望突破3万只,同时带动裘皮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链发展,预计年综合产值增加超亿元。”岷县畜牧中心副主任唐文辉说。

岷县还持续加大畜产品检疫监管力度不断深化动物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全面推进调运动物检疫申报、落地监管等制度,实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畜牧兽医站+官方兽医”的动物防疫网格化管理。已建成年屠宰能力达10万余头(只)的屠宰加工企业4家。(曲婷婷)


编辑:海霞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