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融媒记者 马进忠
9月20是全国第37个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护牙促健康”,旨在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及早期儿童的面型不协调及牙齿不齐的预防知识,引导公众进一步增强口腔保健意识,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近日,记者就口腔健康及口腔常见疾病相关科普知识专访了州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陈贵霞。
陈贵霞介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有:错颌畸形、龋病(虫牙)、牙髓炎、根尖周炎等。
那么什么是错颌畸形?它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当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牙齿排列不整齐,咬合关系紊乱,或者颌骨发育畸形等这些方面的异常,都叫错颌畸形。目前认为,错颌畸形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又包括口腔不良习惯、口腔功能异常、儿童替牙期障碍等方面,在这里重点科普一下口腔不良习惯造成的错颌畸形。
1.吮指不良习惯:最多见的是吮拇指,吮拇指习惯在2-3岁时发生是正常的,常在4-5岁时停止;若吮拇指习惯继续,则将出现牙颌畸形。由吮拇指造成的畸形,常见的症状有前牙开颌,牙弓狭窄,开唇露齿,腭盖高拱等畸形,而吮指造成错颌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吮吸的力量、持续时间、频率及其原来的面型。如果家长发现4-5岁后仍有这种不良习惯存在,就需要干预治疗,尽量减少错颌畸形的发生。2.吐舌不良习惯:儿童在替牙过程中吐舌,可形成前牙区分开造成前牙开颌,因舌体中间厚,两侧薄,故开颌常为梭形。舔舌习惯可使前牙向唇侧倾斜,并出现牙间隙。3.咬上下唇不良习惯:咬唇习惯多发生于6-15岁的儿童或青少年,咬下唇阻碍了下颌向前发育并压下前牙向舌侧移位,引起上前牙唇倾及下前牙舌倾,上下牙之间形成深覆盖,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咬上唇则相反,易形成反合和下颌前突等。4.偏侧咀嚼不良习惯:偏侧咀嚼习惯常见于一侧后牙有龋齿、缺牙或咬合关系不好的人群,儿童习惯用正常的一侧咀嚼。长期的偏侧咀嚼会使前牙的中线偏移,面部左右不对称。5.咬物不良习惯:咬物习惯如咬铅笔、啃指甲等,多见于小学生,易形成局部小开牙合。另外,口呼吸也会引起前牙开合。此外,经常用手、肘或拳头枕在一侧脸下睡觉,可妨碍牙、颌、面的正常发育,同时会造成面部不对称。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可进一步继发为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最终导致牙齿丧失。由于疼痛及牙齿丧失等原因,使患儿常用另一侧咀嚼,长期的偏侧咀嚼,会造成面部双侧发育不对称,还可能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
牙髓炎主要以疼痛为主,表现为自发痛,冷热刺激疼、夜间疼且疼痛无法定位。其主要的病因就是感染,当牙体硬组织因各种原因遭受破坏时细菌就可侵入并感染牙髓。其中龋病是引起牙体硬组织丧失的最常见病因,其他原因包括牙齿发育异常造成的牙体缺损,意外事故造成的牙冠折断牙髓暴露也会引起牙髓感染。另外,重度牙周病时,牙周袋深达根尖部,细菌还可由根尖孔或者牙根部的一些细小分支进入到髓腔引起牙髓炎症。
根尖周炎是指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称为根尖周炎。其主要由以下途径发展而来:1.牙髓炎得不到及时治疗,延误病情发展到晚期后,由于牙髓组织大部分或全部坏死,或有细菌深入感染时,常引起根尖周组织发炎;2.当牙齿受到长期急剧的外力撞击时,根尖周组织也会受到持续的创伤而造成根尖周的炎症;3.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口腔特殊的环境也可引起根尖周炎。其主要表现为不敢用患牙咬物,牙龈红肿、溢脓及牙齿松动等症状。
陈贵霞提醒,口腔内的疾病多数与口腔卫生差以及长期的不良习惯有关,科普口腔健康观念和口腔保健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观念,营造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大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对口腔疾病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防患于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因此,建议家长每隔半年左右带孩子到口腔科门诊检查,以便及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