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融媒记者 包蕾 谭静文
以蛋为纸,以刀为笔,一笔一刀,雕刻成画。蛋雕艺术融合绘画与雕刻的精髓,无论是田园风光,还是人物形象,或是抽象的图形创意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艺术家们用一把刻刀,在蛋壳上创作,演绎出千变万化、精美绝伦的万千世界。
普通蛋壳,经过精心雕琢成艺术品,这种“脆弱”的艺术,因其独特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令观者惊叹、赞美。从灯饰到摆件,一件件精美艺术品诠释着“化腐朽为神奇”的极致美学。
一双巧手刻出世间万象,一片匠心诠释手艺人生。河州蛋雕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传统特色,以不同禽类的蛋壳为创作载体,雕刻手法复杂多变。静下心来,伏案而作,凭着一颗玲珑剔透心和一双巧夺天工手,在蛋壳上专注地精细雕琢,便可等待蛋雕艺术品的诞生。
鹌鹑蛋、鸽子蛋、鸡蛋、鸸鹋蛋和鸵鸟蛋,都是做蛋雕的首选材料。工艺技法复杂多变、要求苛刻,阴刻、阳刻、线刻、浮雕、影刻、镂空及镶嵌等雕刻技法都会被运用其中。整个制作过程不点染任何颜料,只依赖蛋壳本色展现出栩栩如生的图案。
河州蛋雕技艺临夏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星国凭着热爱和执着,将创意与技艺完美融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世界。蛋壳由于基材薄、脆、材质不均等原因,创作要经历选蛋、构思、布图、雕刻、修整、装裱的过程。雕刻时须高度专注,每一刀都要恰到好处,劲小了雕刻不成,手重了蛋壳破碎就会前功尽弃。蛋雕用的是“巧劲”,拿捏的是“分寸”,每件精美的成品都要经过多次失败才能成功,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精贵艺术品。
河州蛋雕传承之路,任重道远,需要一代代的坚守,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中焕发无限活力,在毫厘之间绽放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
学习蛋雕能提升人的美术水平、设计能力,锻炼心性。所以,当蛋雕走进了校园,这项古老技艺与新时代职教课堂便相互交融。临夏现代职业学院的蛋雕社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校园掀起一股非遗传承的热潮。蛋雕社团的学生们,从最基础的工具认识、握刀姿势的学习,逐步到图案设计、雕刻技巧等核心内容,再到挖掘河州牡丹、彩陶纹样、敦煌壁画元素等甘肃、临夏地域文化符号,在一次次的刀尖镂刻中,让蛋雕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在非遗技艺主题体验活动中,社团成员现场展示蛋雕制作过程,他们手持刻刀,在蛋壳上小心雕琢,河州牡丹、砖雕纹样等精美图案逐渐显现。细腻的镂空工艺引得同学们驻足围观,不少同学亲自上手体验,在蛋壳上留下自己的创意初作。
在校园文化节上,题材丰富的蛋雕作品令人惊叹,有展现敦煌飞天飘逸之美的、刻画临夏秀丽风光的,也有体现校园青春活力场景的。一系列文创产品频频亮相在各类非遗作品展览中,好评不断。
一刀一刻间,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提升、在蜕变,河州蛋雕技艺在学院这片沃土开成了一朵明艳的牡丹花,开得雍容华贵、摇曳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