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融媒记者 张姝
编前:
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历经500多天的建设,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全面展现在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积石山县人民顽强奋斗、重建家园的精神风貌,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灾后恢复重建回访系列报道,从基础设施完善、富民产业培育、基层治理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全面回顾两年来的建设成果,以期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为积石山县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初秋的积石山,褪去了盛夏的燥热,风里裹挟着田间作物的清香,震后的痕迹早已被崭新的屋舍与烟火气替代。这座涅槃重生的小城,正以温润而充满生机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清晨。
走进吹麻滩镇华腾社区(林坪村安置点),楼群错落有致,绿植相映成趣,地下车库人车分流、秩序井然;漫步胡林家乡左家村,白墙黛瓦的新居鳞次栉比,炊烟袅袅间满是生活气息。历经一年多攻坚克难,积石山县在住房重建战场上交出了一份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13个集中安置点拔地而起,10080户群众实现原址重建,28927户房屋完成维修加固,大家在崭新的家园里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安置点里的“安心家”
从“有房住”到“住得舒”
“你看这南北通透的屋子,阔气得很!我每天给花浇浇水,心里也亮堂。”在华腾社区林坪村安置点,62岁的乔顺全一边打理家中绿植,一边向记者展示他的新家。三室两厅一厨两卫的户型,家具家电摆放整齐,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暖意融融。谁能想到,他曾经为震后的住房问题忧心忡忡。
乔顺全原是寨子沟乡东坪寺村四社村民,地震中他家的老房子严重受损。“当时心里慌得很,不知道以后住哪儿。”回想起震后的日子,乔顺全很是感慨。如今,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他还在社区找到了公益性岗位的工作,负责打扫社区环境卫生,每月有了稳定收入。“儿子儿媳在拉萨务工,我在家带孙子、干工作,他们不用担心家里的事了。”乔顺全的脸上是满足的笑容。
华腾社区(林坪村安置点)是积石山县13个集中安置点之一,灾后安置群众1100户。“规划建设时,我们把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放在首位。”社区党支部书记何继斌介绍,安置点楼间距宽、绿化面积大,配套建设一户一车库的地下停车场,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为了让来自不同乡镇的群众尽快融入,社区从搬迁初期就提供贴心服务,后续又陆续开展“感恩祖国感恩党”讲座、民族团结宣传、安全知识普及和环境卫生共治等活动,让大家在新环境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帮助搬迁群众完成从‘农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何继斌坦言,这需要一个过程。接下来,社区会继续用心管理、用情服务,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活动,帮助居民适应新的社区规则和生活方式,逐步增强大家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原址重建的“乡愁味”
一户一策留住烟火气
“来,尝尝我刚沏的盖碗茶!”在胡林家乡左家村,村民马海忠热情地邀请记者参观他的新家。明亮的客厅里,新添置的沙发、茶几摆放整齐,墙上挂着全家福,温馨十足。“我家比以前多出了50多平方米,一家8口人住着特别宽敞。现在家里通了网络,看电视、视频通话都很方便,生活条件比震前好了太多。”马海忠笑着说。
马海忠的幸福生活是左家村原址重建工作的一个缩影。地震发生后,左家村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群众急”的严峻局面。为了让村民尽快住上安全的房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玉英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探索出党建引领下的“五快五全”重建战法——快排查、全覆盖,第一时间摸清全村房屋受损情况;快评估、全建档,为每户村民建立详细的重建档案;快修缮、全安居,加快推进房屋修缮和重建工作;快复垦、全配套,同步推进拆旧复垦和基础设施配套;快融合、全振兴,助力村庄实现全面振兴。
“我们按照县里‘一户一策、分类推进’的部署,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确保重建工作有序推进。”马玉英介绍,在旧屋焕新颜工作中,全村共完成一般维修39户、加固维修63户、原址重建55户、楼房集中安置106户,还为16户村民提供了货币安置选择,充分尊重群众的多元需求。马玉英说:“原址重建的房子,我们尽量保留了村民熟悉的居住环境,留住大家的乡愁;集中安置的楼房,配套设施齐全,让村民一步到位住新居。”
如今的左家村,不仅住房焕然一新,整体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建和加固的房屋均按照高标准设计施工,抗震性能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清晨,村里的小学传来琅琅书声;傍晚,村民在文化广场上散步聊天,炊烟袅袅间,满是安定与温馨。“看着村里的变化,我打心底里高兴。”马玉英说,接下来,村里会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众志成城的“积石速度”
万套新居圆了安居梦
从集中安置点的高楼林立,到原址重建的温馨小院,积石山县的每一处新居,都凝聚着全县上下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汗水。地震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完成全县房屋应急评估复核和受损房屋等级鉴定,为后续恢复重建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为了让受灾群众尽快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县上规划建设13个集中安置点,建设房屋10015套,其中楼房安置点6个8099套,平房安置点7个1916户。安置点建设过程中,该县持续开展质量安全全覆盖监管,不间断进行质量安全检查,突出重点环节严格整治,实现了建设全过程零事故;还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小学、幼儿园、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让群众生活更便利。
除了集中安置,该县还同步推进原址重建和维修加固工作,所有重建和加固的房屋,均按“村民自建,乡村自验,住建抽验”的程序完成竣工验收,确保房屋质量安全达标,所有村民均按期回迁入住。
“住房重建不仅要让群众‘搬得进’,更要让大家‘住得稳、能发展’。”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采取“县上统筹负责,部门乡镇包抓,干部联系帮助搬迁”的工作模式,积极与群众沟通协调,全面推进新房钥匙发放工作,坚持“缴清一户 发放一户”,确保搬迁工作有序开展。针对安置点群众的就业需求,持续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有组织输转“夫妻工”“反季节务工”,帮助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如今,行走在积石大地,无论是集中安置点的崭新社区,还是原址重建的美丽乡村,处处都能看到群众幸福的笑容,听到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从震后的满目疮痍到如今的生机勃勃,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用一个个温暖的“家”,为大家筑起了幸福的港湾,也为全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积石山人民带着希望,在新的家园里奏响更加美好的生活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