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7月25日消息(记者魏晋雪 见习记者寇刚 实习记者喻冰柳)7月24日,甘肃省召开新闻发布会亮出经济“半年报”。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6468.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增速连续14个季度高于全国。
甘肃省统计局分析认为,上半年甘肃省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高开高走、效速兼优的良好态势,在一季度开局良好的基础上,“稳”的底盘更牢、“进”的势头更足、“新”的动能更强。
“稳”的底盘更牢
纵观甘肃经济“半年报”,“稳”的底盘更为牢固。总的来看,上半年,甘肃省GDP同比增长6.3%,高出全国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0.5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286.7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3771.6亿元,增长5.5%。除第三产业增速和全国持平外,第一、第二产业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
第三十一届兰洽会庆阳展馆(央广网发 俄少飞 摄)
其中,工业“压舱石”作用充分显现。上半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2位。工业增速连续23个月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需求侧“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6.8亿元,同比增长3.9%,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进口、出口增速分别居全国第1和第2位,机电产品、“新三样”产品出口均显著增长,外贸主体引育持续加力,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779家、净增122家。
仅从消费端看,甘肃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自年初以来持续提升,消费品以旧换新“热力值”不减,上半年,全省累计提交补贴申报155.63万单,累计审核通过126.82万单,审核通过率81.5%,已兑付资金12.27亿元;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通讯器材、家具等品类零售额增速均超过了20%。文旅市场热度高涨,假日消费也明显提升,接待游客人次、旅游花费分别增长10.1%和15.2%。
“进”的势头更足
激发市场活力、畅通经济循环、加大民生投入,甘肃经济“半年报”“进”的势头更足。
酒钢高端铝材生产现场(央广网发 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市场活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共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4131个,到位资金增长37.2%;第31届兰洽会签约合同项目金额达6500.8亿元,较上届增长7.6%;从市场主体看,规模明显扩大,新设立经营主体数量增长1.2%,日均新设立企业达247户,比去年同期多22户;从民营经济看,发展势头良好,民间投资信心提振,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项目民间投资增长8.7%,规上工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4.9%,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6.5%。
民生补短板持续加大。上半年,甘肃教育、社保等11类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稳定在8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增长2.6%,完成全年任务的68.3%,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理念还体现在居民收入、居民消费价格等一系列数据上。上半年,甘肃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29元,同比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96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5元,增长6.5%。增速均高于全国。
“新”的动能更强
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在经济大盘企稳向好的同时,甘肃“攀高逐新”也在乘势而上。
金昌市培育壮大“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2个千亿,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4个百亿”的“2+4”现代化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拔节生长;兰州深入推进“百千万”转化工程(百项成果、千家企业、万名人才协同发力),加速新质生产力落地,去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4.89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速推进,庆阳数据中心智能算力规模达到6.6万P,上半年用电量增长了2.9倍……
敦煌首航高科的10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央广网发 敦煌首航高科供图)
上半年,甘肃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据信息等产业聚链成群,持续推进金白兰武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建设,聚焦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与竞争力。累计培育链主企业51家;10个支柱行业均实现增长;“7+1”条产业链完成产值5638亿元,同比增长16.3%;成立“七链两群”招商专班,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06.59亿元,同比增长39.75%。
“半年报”显示,甘肃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装机规模达7205.4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65.6%,居全国第2位,规上工业新能源发电量增长8.9%。全省有生产活动的37个行业大类中,27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8.1%、12.5%、10.4%、10.3%、8.0%。全省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6%。
不止于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同样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甘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2%、14.9%、10.4%、8.5%、7.1%。
夯实“稳”的底盘、保持“进”的势头、集聚“新”的动能,甘肃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可圈可点的半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