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开幕。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嘉宾积极参与,标志着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本次论坛以“数智海丝 共迎未来”为主题,不仅延续了古代丝绸之路促进文明交流的伟大使命,更顺应数字化浪潮,致力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崭新未来。沿着数字丝路不断前行,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愈发频繁,为世界携手共进创造了全新机遇。
泉州,在宋元时期曾是“东方第一大港”,见证了“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荣盛景。如今,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此举办,形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呼应。当下,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为推动文明对话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借助数字平台,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壁画能够实时呈现在中东国家的博物馆中,阿拉伯世界珍贵的古籍文献也能被中国学者便捷地研究。这种“数字人文”交流模式,彻底打破了时空限制,让不同文明得以在虚拟空间中实现深度对话。而这种深度对话,使彼此之间的了解更加深入,为携手合作筑牢了信任的根基。
在数字经济时代,合作共赢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普遍共识。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还与30个国家建立了“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 。中国与世界各国相向而行,通过合作达成广泛共识,有力推动数字丝路建设取得了更为丰硕的成果。这种合作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通过持续的技术交流和创新协作,拓宽了各国的数字化发展道路,不断完善着全球互联网的治理体系。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不断提升网络安全能力,也成为本次大会的关注重点。近年来,中国通过立法持续完善网络治理体系,《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起了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合作以提升防护能力,与多个国家建立了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这充分彰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平稳的坚定态度,也为世界网络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数字丝路建设不只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明工程。论坛着重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态度,共同助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这与全球文明倡议的精神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如今,语言不再是交流的阻碍,人工智能翻译技术能够让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即时互译;距离不再是沟通的隔阂,虚拟现实技术让万里之外的文物展览仿佛触手可及;时间不再是文化传承的限制,数字化保护让濒危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文明交流突破了物理边界,营造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数字文化新景象,让世界文明各自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从泉州古港曾经的万船云集,到如今数字丝路的思想激烈碰撞,历史总是在传承延续与创新发展中不断前行。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既是对古老丝路精神的当代全新诠释,更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数字化浪潮中,中国将继续与各国一道,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合作共赢的精神、创新务实的行动,共同描绘数字文明的美好蓝图,让数字丝路真正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发展之路”“合作之路”“和平之路”。(李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