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融媒记者 马茹萍
细雨如织,却难掩临夏县莲花镇莲城村白土庄广场升腾的产业热情。7月24日,一场聚焦临夏花椒全产业链的展示展销活动在此火热上演。鲜亮饱满的花椒、高效轰鸣的加工设备及琳琅满目的精深加工产品,勾勒出一幅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椒香引客来 产品魅力足
步入广场,空气中弥漫的独特麻香引人驻足。展销摊位前,临夏花椒成为主角。积石山县建平花椒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建东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临夏花椒颗粒大、色艳、味浓,深受全国客商喜爱。政府搭建平台,让我们的好花椒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花椒的魅力不止于原料。花椒油晶莹挂壁、香气扑鼻;花椒酱麻辣开胃;花椒味零食酥脆麻香,引得观众纷纷尝鲜。重庆江津国际花椒产业城技术人员何成波带来的椒麻鸡、椒麻鸭、火锅底料和花椒芽菜等丰富产品,充分展示了花椒精深加工的潜力。
技术破瓶颈 升级路径明
展会不仅是产品的秀场,还是技术对接、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平台。重庆申基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克勇坦言:“临夏花椒品质顶尖,但烘干加工以日晒为主,制约了品质和价格提升。”他带来的大型烘干、筛选、剪把及精选成套设备,直指产业升级痛点。
甘肃椒管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贵彬则将目光聚焦种植环节。“这里的花椒种植历史悠久,百年老树犹存,但管理相对粗放,亩产仅约28公斤。”他对比陇南经验:“通过科学修剪、病虫害防治、精准营养管理,亩产完全可达200斤以上,亩收益轻松破万元。临夏光照足、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优势,亟待技术赋能释放。”他带来的无人机飞防、小型家庭烘干设备和优质种苗,正是为小农经济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年初运用“老树复壮”技术修剪的百年老树,如今“比年轻树更有活力”,恰好印证了技术的力量。
数据显成效 产业动力强
这场充满活力的展销会,是临夏州推动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临夏花椒种植历史悠久,是刘家峡库区沿岸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全州花椒栽植面积达51.26万亩,惠及临夏、积石山、永靖、东乡4县的267个行政村、5.3万户群众。
自5月下旬以来,全州花椒销售捷报频传:累计销售400多万斤,实现销售收入5200万元,近3年陈库存基本清空,极大缓解了库存压力,提振了椒农信心。截至目前,新椒销售已达899万斤,占总产量超5成,实现销售收入2.52亿元。
细雨中的白土庄广场,花椒的麻香愈发醇厚。这香气里,有种植户增收的期盼,也有企业拓展市场的雄心,更有专家破解难题的决心。从传统晾晒到现代设备,从粗放种植到科技赋能,临夏花椒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提质增效变革。当醇厚的椒香乘着产业升级的东风飘向远方,这张独特的“麻味”名片,为临夏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