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东乡县举行2025年度医疗“组团式”帮扶队员到岗见面会,甘肃省人民医院第四批的12名业务骨干将在东乡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驻点帮扶。

7月17日,在东乡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和放射科等科室,记者看到帮扶专家已进入角色开展工作。
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扎根基层、惠及群众,始终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自省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东乡县人民医院以来,这座偏远山区的医院经历着从管理到技术、从学科到服务全面跃升的蜕变,昔日“看病难”的愁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各族群众脸上舒展的笑容。
“樊院长,您现在有时间吗?有些问题想请教一下。”在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诊室,主治医师白建华拿着检查报告,向樊艳请教。这样的场景经常上演。
作为“组团式”帮扶队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樊艳,她手把手带起来的“徒弟”白建华,如今学习掌握了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临时起搏器植入等技术。“在帮扶专家没来之前,我们从未开展过这类手术。一些复杂的疾病只能建议患者转院治疗,看着患者无奈的眼神,我们心里不好受。”白建华坦言。
如今,通过帮扶团队,东乡县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医生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越来越少,处理复杂问题时得心应手。

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心脏介入手术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经皮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IVUS指导下PCI)等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更是创下全州首例的佳绩……帮扶团队进驻后,涵盖心脏介入、外周介入、消化内镜、眼科、内分泌及放射影像等多个领域的70余项新业务新技术的涌现,填补了东乡县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医疗技术的突破让患者实实在在获益,如今90%以上的疑难患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有效诊疗,减轻了患者外出就医的负担。
去年9月,65岁的患者马女士在胸痛5小时后被送往医院急诊科,当时表现为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医院迅速开通绿色通道,完善心电图检查,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高侧壁心肌梗死。
樊艳带领专业团队紧急对患者病情进行研讨,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及救治策略,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紧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急诊PCI治疗。经过30分钟,成功为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及急诊PCI治疗,挽救了患者生命。此次成功实施的该院首例急诊PCI,标志着县人民医院急诊领域的快速发展及介入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第一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启“生命之门”。

“现在县医院居然能做心脏手术了,太好了!”东乡县群众马建英的感叹,道出了该院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在帮扶团队推动下,东乡县人民医院建成“五大救治中心”“五大区域中心”“五大临床服务中心”建设(微创介入中心、麻醉疼痛中心、重症监护中心已通过州级评审),中医科、骨科、内分泌科和儿科跻身州级重点专科,建强介入手术室,新设体检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心内科、神经外科和核磁室等多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先后与省人民医院普外、妇产、心内、内分泌及护理等多个科室签订“优势学科医联体”。
医疗帮扶不仅要留下技术,更要留下能传承技术的人。帮扶团队以“团队带团队”机制,50余名本土人才通过跟诊、手术带教、病例讨论逐步成长;162名医务人员被选派到帮扶医院进修,带着“真功夫”回到家乡。东西部协作专家定期开展培训,20余场业务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正在茁壮成长。

据了解,帮扶专家累计接诊患者8000余人次,协助开展各类手术280余例;对口帮扶挂号人次112人次、就诊76人、住院23人、义诊100人次;东西部协作专家门诊诊疗831人次,急诊23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例数11例、开展操作指导性手术60例……学科建设与资源汇聚,转化成了惠及群众的医疗服务。
如今,在这片曾经医疗资源匮乏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生命得到守护,越来越多的家庭重拾健康希望。正如樊艳所说:“我们要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在东乡县人民医院开花结果,让优质的医疗服务惠及当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