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
小香菇撑起群众“致富伞”
时间:2025-07-22 来源:临夏融媒·中国临夏网 作者:赵淑娴

bf5ae7dd-9b5d-4b2f-9199-cba1681637d0.jpg.jpg

Screenshot_20250514093517.png

临夏融媒记者 赵淑娴

盛夏,在东乡县龙泉镇拱北湾村崭新的小康社旁,40座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层层菌棒上,褐色的香菇如小伞般密密匝匝探出头来,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菌香。村民马丽娟俯身菇架间,麻利地采摘着已达标的鲜菇,汗水浸湿了她的鬓角,笑意却始终挂在眉梢:“以前住在山沟里,如今搬进新农村住上了大房子,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守着家、看着娃,一天稳稳当当挣100多块钱,这样的日子,我很知足!”

ebdb54f7-1bb6-4a93-ad56-dd8a3996ada7.tif.jpg

拱北湾村曾如东乡县许多村落一样,在贫瘠土地上挣扎。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迫在眉睫时,易地搬迁带来了安居的新起点。然而,真正让新家园扎下富裕根系的,是拱北湾村党支部书记杨进宝带领村民探寻的香菇产业之路。这鲜嫩的菌菇,成了撬动命运的关键支点。

易地搬迁后,如何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杨进宝深知,产业扎根才是关键答案。“香菇基地像磁铁一样,把各社群众,特别是留守妇女、‘三类户’和脱贫户,牢牢吸附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杨进宝说。基地不仅重塑了拱北湾村单一的种植结构,更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产业兴、百姓富”的探索之门。

拱北湾的“致富伞”下,撑起的是“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创新骨架。山西绿谷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鹏正是将技术扎根于此的“种菇人”。他指着整齐的菇棚和崭新的冷库介绍说:“东乡夏天温凉、温差大,适宜香菇生长。今年,我们在拱北湾小康社建了占地40多亩的高标准出菇大棚40座、冷库1座,吸纳当地劳动力20多人。首期投入30万菌棒,预计年产鲜菇190吨,产值将达到240万元。”

拱北湾的香菇产业之所以能稳健扎根,其“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功不可没。山西绿谷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如强力引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供、销、科、推、带”六位一体的作用,与基地和农户签订菌种(棒)供应与产品收购销售合同,由农户组建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筹安排种植过程中的劳动力分配和利益分红,主动有效吸纳、联合、带动更多农户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

“按户均一个香菇棚计算,单个棚年收入约6万元,扣除成本,户均年净收入2.8万元以上。”郭鹏的预期,正在村民手上转化为现实。如今,搬迁后的新居有了可持续的烟火气,农产品附加值在冷库的保鲜与市场的对接中得以提升,那些曾不得不远走他乡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寻到稳定的岗位。

记者看到,香菇大棚里马丽娟和其他村民小心地采摘着鲜菇,眼中是对生活稳稳的把握。香菇基地如同一股活水,让拱北湾的土壤不再沉寂,让搬迁后的新家园真正扎下了根。

拱北湾村这把“致富伞”正越撑越大,稳稳荫蔽着村民们的幸福生活,也必将为更多乡土家园照亮可复制、可持续的振兴通途。


编辑:马宇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