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今年以来,甘肃平凉共青团积极探索创新,以“4+”模式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青年就业路上的坚实后盾。
团平凉市委通过“现场调研+云端咨询”,精准把握就业需求。在“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上,聚焦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帮扶,收集各方意见,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利用“团团帮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时发布岗位信息,收集青年需求,构建起用人单位与求职青年的桥梁,并探索运用AI算法实现人岗智能匹配,让就业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在岗位供给上,团平凉市委打造“直播带岗+现场招聘”双轨模式。4月25日的青年专场招聘会,60余家本地优质企业携300多个岗位亮相,现场气氛热烈,40余名求职者当场达成就业意向。招聘会同步推出“直播带岗”活动,吸引近万人在线观看互动,开启求职“屏对屏”新模式,为青年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依靠“社会动员+团内资源”。团平凉市委充分发挥青联、青企协等组织作用,建立“青年就业合作联盟”。在青年专场招聘会上,市青联委员和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共提供236个岗位,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同时,积极挖掘团内资源,每年争取实施“西部计划”基层服务项目,近5年通过该项目就业的平凉籍高校毕业生达183人,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在能力提升方面,团平凉市委实施“职业赋能+实践锻炼”计划。在招聘会现场设置职业赋能专区,提供职业规划一对一指导、面试实战培训、简历精修等服务,帮助青年提升求职能力。同时,精准实施“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为青年搭建“实践-实习-创业”全周期平台,助力青年从“求职迷茫期”迈向“职场加速期”。
“共青团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关键抓手,也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实践。”团平凉市委书记柴璟表示,下一步将深化跨部门、跨领域协作,深化拓展“4+”模式,在稳就业大局中彰显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