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融媒记者 马琼洁
在全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今天,碘元素的合理摄入问题逐渐受到大众关注。为掌握科学补碘知识,近日,记者专访了州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马向华,他围绕碘的重要性、科学补碘方式等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科普讲解。
“碘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也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对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因此,碘被称为智力元素。”马向华介绍,胎儿期和婴幼儿期(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会造成克汀病、听力障碍、智力损伤等。因此,保持孕妇、哺乳期妇女适宜的碘营养水平,对孩子的生长尤为重要。
马向华着重介绍了缺碘引发的两种典型疾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长期缺碘危害大,即使轻度缺碘也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越严重,发病率越高,当缺碘至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和地方性克汀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此外,妊娠期缺碘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还可能引起妊娠妇女流产、早产及死胎的风险,也会提高妊娠妇女高血压、胎盘早剥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地方性克汀病:碘缺乏严重损害胎儿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妊娠妇女碘缺乏导致其后代大脑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反应迟钝;严重者导致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呆、小、聋、哑、瘫等症状。
马向华说,在不同人生阶段,碘缺乏的危害也有所不同:胎儿期可能出现流产、早产、先天畸形及不可逆的智力损伤;儿童期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智力低下、聋哑症;成人期则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碘过量同样存在风险,长期碘摄入过量可导致甲状腺自身调节失衡和功能紊乱进而导致甲状腺疾病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该限制碘的摄入,尽可能忌用富碘食物和药物。不管碘不足还是碘过量,都可以通过检测尿碘即可评估。
不同人群的补碘需求存在差异,需要制定个性化方案。妊娠妇女、哺乳妇女和婴幼儿等人群是补碘的特需人群,妊娠妇女孕期碘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230μg,哺乳期妇女为每天240μg,婴幼儿的辅食中应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儿童青少年各器官生长发育快、碘消耗较多,应食用碘盐。
在补碘方式上,马向华推荐了多种途径。首推加碘食盐,这是一种持续、方便、经济、生活化的补碘措施,除了碘盐,食物也是补碘的重要来源。如海带、紫菜、蛋类、肉类等。此外,还有其他补碘制剂可供选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服用含碘营养素补充剂等。
马向华特别提醒大家,在补碘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正确鉴别碘盐:请购买小包装和印有指定标识的碘盐,一次购买的碘盐不宜过多,存放时间不宜太长;可以采用半定量试剂检测食盐中是否含碘。
科学使用和保管碘盐:碘盐中的碘强化剂在潮湿、高温和酸性环境下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转变为分子碘挥发损失,所以在购买、保存和使用碘盐时应该注意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最好避光保存;为减少碘损失,烹饪中应在菜品出锅时放盐。
高血压患者补碘,食盐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已被医学研究证实。摄盐量低者,几乎无高血压,而摄盐量高地区的人往往高血压发病率也高。但是,盐中的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可在限盐的同时,适当摄入富碘食品,满足补充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