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氏春秋
不得不承认,刘亮程是新疆文学的一个符号。
在新疆,汉语写作本身是孤独的。他便是那种孤自一人的劳模,时间留给他的,他如实给了我们。这既是他的喜悦,也是他的悲伤。悲伤是因为很长时间里,他孤自一人,无处诉说,以至于他说的就是全世界说的,他想的就是新疆想的,而这个孤独并不是任何人可以承受的。承受它需要皱纹和白发,甚至可以说是阳寿。这是新疆文学最大的悲怆,也是新疆作家最大的力量。
格外喜欢“一片树叶下”和“库车龟兹”,或许还是因为这些是他早期的作品,那时候他孤独,时间给他的印记如河川般深刻,他收获每一个文字的时间也足够漫长,每一个文字被发现的时间也足够漫长,他本身属于自然,又经过自然的雕琢,于是我们才有机会读到每一个可以不断重复阅读的字眼,风读了十几年不过时,太阳读了他十几年也不过时。
那时候他的文字,是他笔下的庄稼,每一个字里都蘸着马尿,每一句话里都埋着驴粪蛋,每一次呼吸都沾染风沙和旧草垛的气息,每一次聆听都是风压着他的脖子就像刀架着脖子,他要听风的讯息就像一个人必须要遵从命的折磨,而这折磨愈持久漫长,记忆越深刻悠远,文字愈古朴锃亮。
我也遗憾他的文字再后来,就少了那些扎土三尺的根须。可是,我们已经收获了一个刘亮程完整的世界,兀自坐在几千里以外没有劳作,我们就收获了整个新疆,我们获得了比彩票还要暴利的精神财富,足够我们几代人咀嚼吞咽又反刍回味,既然如此,还能要求他什么呢?
在新疆,是值得重复读的刘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