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融媒记者 马玉兴
春日的临夏大地绿意盎然。行走在积石山县重建工地上,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工人们挥汗如雨;走进企业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灯光彻夜不熄,技术攻关热火朝天;街头巷尾的工会驿站里,快递小哥捧着热茶,笑谈生活的点滴温暖……这一幕幕场景,正是我州工会系统以行动书写初心、用服务诠释担当的生动缩影。
过去一年,全州工会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总工会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交出了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从思想引领到灾后重建,从产业改革到权益保障,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滚烫的情怀,每一项举措深处都藏着动人的故事。
聚焦政治引领 筑牢职工思想根基
坚定政治方向是全州工会工作的重要准绳,也是全州工会工作取得亮眼成绩的基础。
州总工会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召开劳模工匠座谈会、组建“工会宣讲团”等举措,打造“工小妺”“工会姐”思政引领品牌,推动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入脑入心,持续增强职工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创新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组织劳模工匠“六进”宣讲70余场次。在甘肃卫视推出《劳模记录工程》专题片5期,州融媒体中心开设“劳动者的荣光”专栏刊发事迹40余篇。开展“向劳动者致敬”亮灯活动,累计发布标语2.5万余条。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合唱比赛、“书香临夏”阅读活动、健步登高等文体活动,惠及职工群众超万人次,极大丰富了广大职工文化生活,提振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聚焦灾后重建 彰显工会责任担当
当积石山县6.2级地震的阴霾笼罩临夏大地时,工会人成为最温暖的“逆行者”之一。全州各级工会迅速响应,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伟大征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会组织的责任与担当。
地震发生后,州总工会第一时间向中华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汇报灾情,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累计接收全国工会系统及社会各界救灾资金5902.67万元,各类救灾物资价值1277.58万元。这些资金和物资如同“及时雨”,为灾区群众送去了温暖和希望,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为了让受灾群众和一线建设者感受到工会的关怀,州总工会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筹资32万元,在6处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项目建设现场建成5所活动式驿站和1所服务职工综合体,为一线建设者和周边职工群众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等暖心服务;筹资219万元,面向承担重建任务的建设单位和多个重点乡镇、村(社区)、集中安置点及一线职工开展慰问活动,让广大职工在艰难时刻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温暖;组建两支心理服务队深入灾区,开展心理疏导团辅活动,线上线下服务受灾群众和职工3120余人次,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霾,重拾生活信心。在项目建设方面,州总工会积极争取将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五一小学和县工人文化宫列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为灾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积石山县工人文化宫顺利建成,成为服务职工群众的“工”字号文化“新地标”,为灾区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聚焦产改主线 激发职工劳动热情
服务全州改革创新发展大局,引领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既是工会工作的价值体现,也是实现职工权益的根本所在。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如同春潮涌动,州总工会持续推进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申报全国“五小”群众性创新活动9项,入围3项。创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0家、职工创新性班组21家,职工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深入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十四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举办各类行业劳动和技能竞赛107场(次),涉及65个工种,参与职工1.5万人次,竞赛覆盖领域和参与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开展职工技能培训20场次,参与职工2200人次。推荐选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名、全国工人先锋号班组3个,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1个、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10名、甘肃省工人先锋号班组7个。培树甘肃省“技术标兵”42名、临夏州“技术标兵”84名。
聚焦职工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工会组织是职工的“娘家人”,更要顺应时代的新需求,做群众的“贴心人”。
全州各级工会组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狠抓服务职工体系建设,推动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全州国有、事业单位和非公企业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建制率分别达到100%、96%、90%以上。企事业单位职代会依法选举职工代表,一线职工代表比例达到65%以上。扎实推进集体协商“要约季”活动,全州各级工会聘用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37名,帮助指导企业签订集体合同639份,覆盖职工35463人,签订率90.3%,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623份,覆盖职工34579人,签订率90.4%。州县工会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活动18场次。推动完善“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协作联动机制,承办来信来访案件27件。建立9个法律援助服务小分队,开展职工法律维权咨询服务157次,服务职工184人次。开展普法宣传讲座9场次,参与职工1250人次。
聚焦服务职工 打造工会特色品牌
以暖心之举解职工忧,用服务之力筑幸福巢。全州工会组织创新开展特色送温暖活动,着力为职工排忧解难。
——常态化开展“四送”活动。做实做优“四送”特色服务,开展“春送岗位”就业服务月网络招聘活动,对接州内108家企业线上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65个。筹资378.39万元,对7457名户外一线劳动者开展“夏送清凉”慰问活动,对68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子女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全州27家困难企业和5958名困难职工、劳模和新业态劳动者开展“冬送温暖”活动。
——常态化开展慰问活动。巩固拓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争取中央、省财政专项帮扶资金521.65万元,对全州1724名困难职工开展生活和医疗救助。筹资32.6万元,为984名农民工发放“农民丰收节”慰问礼包,为420名临夏籍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工会暖心礼包。
——常态化开展普惠服务。组织全州工会系统开展“万人爱心餐”活动,为1.5万名新就业群体和户外一线劳动者免费提供爱心早餐。开展职工消费“甘味”农产品行动,全州各级工会多渠道累计采购“甘味”农产品2992.42万元。积极对接省内兄弟单位工会组织劳模职工来临夏开展疗休养活动,接待劳模、职工疗休养团4期、700人次。持续扩大职工互助保障覆盖面,全年累计参保单位215家,参保职工12643人,理赔金额100.29万元。大力推进职工子女托管服务,全州各级工会开办各类托管服务93期,累计服务职工4650人次。
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临夏工会用担当写就责任,以温情注解使命。从抗震救灾的冲锋号角,到产改攻坚的创新突破;从维权服务的细针密缕,到文化惠民的春风化雨,每一个脚步都印证着“职工至上”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