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0日
一场春天花事邂逅千年风味的临夏之约
时间:2025-04-18 来源:临夏融媒·中国临夏网
◇金如锡

当江南的烟雨浸润桃红柳绿时,我要为临夏的春天呐喊。因为,一场浓烈的春日美好正在临夏绚烂绽放。她用漫山遍野的杏云桃霞、街巷深处的烟火香气,以及流淌千年的丝路遗韵,编织出一曲独属于她的春日狂想,正等待着世人的造访。

花事倾城:从杏花雨到牡丹,步步皆诗

临夏的春天,是一幅由大地执笔的写意长卷。三月的南龙杏花岭率先打破沉寂,万亩杏树一夜之间披上粉纱,山峦如被朝霞浸染,花瓣随风散落成雨,行至其间,连呼吸都带着蜜糖般的香甜。四月,东郊公园的木兰与探春次第盛放。红园,这个江南式园林里,连翘与丁香簇拥着青砖黛瓦,在雕梁画栋间暗香浮动,仿佛将姑苏的婉约搬进了西北的苍茫。

而临夏人对牡丹的痴迷,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浪漫。五月的大夏河畔,牡丹长廊如火如荼,白的、红的、黄的,以雍容之姿傲立风中,花瓣上凝结着高原阳光的金粉,与黄土高坡的粗犷形成奇妙碰撞。五月还是临夏的“牡丹月”,花开时节,白发老者执壶品茗于花下,少女簪花穿行于廊间,连空气里都浸透着《诗经》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的古意。

舌尖上的春日密码:从山野珍馐到市井烟火

临夏的春味,是泥土与时间的馈赠。清晨的一碗牛杂割,用浓郁的鲜汤浸润酥脆麻花,撒一把翠绿的芫荽,辛辣的胡椒唤醒沉睡的味蕾,这是临夏人迎接春天的仪式感。在毛沟美食村,东乡手抓羊肉以最原始的形态登场——肥瘦相间的肋条仅用盐和花椒调味,肉质鲜嫩多汁,配着河沿面片的麦香,一口咬下便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化的交融。

若想尝尽春日的鲜活,必不能错过节气限定的风味。惊蛰后的苦苣菜拌上花椒油,带着山野的微苦与清甜;春分时节的香椿拌豆腐,嫩芽经滚水轻焯,与豆香碰撞出令人惊叹的鲜灵。最妙的当属地锅锅洋芋,北塬山干燥的土质,最适合烧地锅锅,焖烤出来的洋芋,焦黑的外皮下是沙瓤的甜糯,剥着烫手的洋芋,就着春风谈笑,仿佛回到刀耕火种的纯真年代。

街巷里的时光胶囊:从砖雕古韵到非遗新生

在八坊十三巷,春天的脚步叩响了千年古砖。这片由坊和巷构成的既是生活区又是景区的特色区域,每一块砖雕都在讲述丝路往事,西域文化与中式飞檐在此共生,藏式彩绘、汉族木刻、回族砖雕彼此辉映。盖碗茶在牡丹花纹的瓷器中舒展,冰糖、桂圆与春茶的香气缠绕升腾,恰如这座城市多元文化的交融。

非遗工匠们也在春日焕发新生。在砖雕作坊中,工匠们用刻刀在青砖上雕琢鱼鸟花草;折桥湾的农家院里,女人们巧手制作油炸粿粿,热油中炸出各式面点花朵,象征了临夏人的幸福生活。最动人的是黄昏时分的南滨河路,纸鸢带着孩童的笑声掠过大夏河水面,古老的“花儿”民谣随风飘荡,将春日的欢愉织进西北的长天。

秘境寻踪:地质奇观与史前文明的对话

临夏的春天不只有柔美。永靖县黄河三峡处,青绿的静水与赭红的丹霞碰撞出“碧血丹心”的绝景;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的岩体上,亿万年前的动物足迹化石群与山桃花的落英并置,让人顿生“寄蜉蝣于天地”的慨叹。在齐家文化博物馆,四千年前的彩陶纹样与窗外的杏花遥相呼应——那些漩涡纹与花瓣纹,或许正是远古先民对春天的礼赞。

一场穿越时空的春天邀约,是临夏写给世界的情书。这里的花开得肆意,食物烹得浓烈,历史沉淀得厚重,却又在春风的催化下生出无限活力。当你在牡丹丛中啜饮盖碗茶,在黄洮交汇观看奇景,在博物馆感受彩陶的温度,你便会懂得:临夏的春天,不是江南的浅吟低唱,而是黄土高原上一曲混着花椒香与牧歌的长调,等待每一个向往诗与远方的灵魂,前来共赴这场穿越千年的春日之约!


编辑:马忠德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