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从执法检查报告看《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实施成效
时间:2025-04-09 来源:中国甘肃网

原标题: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从执法检查报告看《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实施成效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仓廪实,天下安。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之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

2024年3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自当年5月1日起施行。

为护航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条例》实施情况列为监督工作重点,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近日闭幕的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认真落实法定责任,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健康发展。2024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294万亩,其中新建196万亩、改造提升98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报告介绍,各地采取多种形式,贯彻落实《条例》中“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等规定,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政策解读,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现场传技,进一步强化了干部群众依法建设、依法管理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浓厚氛围,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评价激励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形成了以《条例》为统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1+1+6”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夯实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制度保障。

报告指出,各地综合考虑耕地分布、水情水系、产业发展等现状,科学划分建设区域和灌溉系统,持续推进分区分类建设,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生态保护”“高标准农田+现代产业”“高标准农田+农民创收”“高标准农田+水源置换”“高标准农田+粮经补偿”等模式,促进形成了粮食保安全、经济促增收的发展格局。

报告显示,各地统筹优化土地利用,加强耕地用途管制,重点开展田块整治、灌排设施提升、田间道路改造、农田输配电和农田防护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探索耕地盐碱化治理,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行“省负总责、市州指导、县为主体”的监管机制,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制度,组织第三方进行专项抽测,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巡查指导,依法织密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网。

报告指出,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向好,《条例》的贯彻实施达到了依法提升建设质量、保障粮食稳定供给的立法目的,同时也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推动《条例》贯彻实施?

报告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设布局,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及时修编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形成“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综合效能,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牵引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有效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实施土地平整、灌排沟渠、田间工程、农田林网、输配电设施等配套建设;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良种良机良法相结合,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农民群众持续增收;进一步激发强劲动能,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调动受益主体管护积极性,确保高标准农田设施长效良性运行。


编辑:马宇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