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融媒记者 苟裕光
开栏语:
州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明确了全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五个地”目标定位,努力把临夏打造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省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地、国内知名黄河主题旅游目的地、黄河上游生态综合治理先行地。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年,本报即日起开设《奋进新临夏 “五地”绘新篇》栏目,通过全媒体传播展现建设成果、凝聚发展共识。
以产业为引擎,带动一方致富;以公益为桥梁,凝聚民族力量。近年来,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支持临夏州东乡县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用心用情、彰显担当,先后带动周边1.3万各族群众就业增收,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产业与公益融合共促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
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主要从事种植、养殖、研发培育的农业企业。全国两会刚刚落下帷幕,全国人大代表、该公司董事长尹建敏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东乡县,直奔企业在当地创办的东乡县伊淼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详细了解生产进度、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销售等情况。
东乡县伊淼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彦江说:“我们分3个周期建成黑木耳种植大棚和香菇种植大棚330座,去年投资5100万元建成一个标准化食用菌棒生产车间,今年正式达产达效后,可年产600万菌棒,创产值3000万元。”
“我们一个月能挣3000到4000元的工资,到这样的厂子就业上班,每天很开心。”该公司员工马安果说。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乡村振兴才能“多面出彩”。兰州鑫源公司在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同时,还充分挖掘东乡族群众在养羊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深厚基础和当地的生态优势,引进优质肉羊品种,投资建设东乡县伊东羊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打造出享誉全国的“东乡贡羊”特色品牌,创新帮扶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我在这里上班快4年了,每天的工作就是喂羊拉草料,活也不重,有这个工作很高兴。”东乡县伊东羊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员工何白给也说。
在鑫源公司的带动下,东乡县养殖、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东乡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种子站站长周志军说:“在产业帮扶上,兰州鑫源公司聚集肉羊养殖与食用菌产业,主导建成430亩肉羊繁育场,引入优质种羊改良品种,开展东乡贡羊品牌推广,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建成550亩黑木耳菌棒加工及种植基地,为500多名东乡族妇女提供就业岗位,打造伊淼高原黑木耳知名品牌,带动养殖、食用菌产业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东乡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我们在民族团结工作中最大的收获是见证了各民族群众‘抱团致富’的凝聚力,我们通过‘龙头企业+乡镇+行政村+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东乡等地1.3万农户增收,其中少数民族占比超60%。看到东乡族妇女通过食用菌种植每月稳定增收4000多元,这种‘技能改变命运’的实践让我们倍感欣慰。我深刻感悟到,民族团结不是口号,而是产业共生、文化共融的生动实践。只有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筑牢和谐根基。”尹建敏感慨地说。
从产业帮扶到技术培训,从就业带动到公益捐助,兰州鑫源公司始终坚持回馈社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公司创建伊始便成立鑫源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向社会派出志愿者3200余人次,投入公益捐助3200余万元。尹建敏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三个方向深化民族团结工作:一是产业扩容,投入资金1.45亿元,新建年产600万袋食用菌菌棒项目和东乡贡羊全产业链精深加工项目,同时吸纳更多少数民族同胞就业;二是技术下沉,在临夏州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以科技赋能提高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三是公益升级,专项支持民族地区助学、助困、扶老、助孤慈善事业发展。“我们坚信,唯有将产业发展转化为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每一分奋斗都绽放民族团结的光彩。”
记者手记:
走进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我看到了产业与公益对民族团结的推动力量。在东乡县,食用菌大棚与肉羊养殖基地生机勃勃,该公司以产业为各族群众打开致富大门。员工们言语间满是对生活改善的欣喜,这背后是授人以渔、开展技术培训的成果。公益捐助与志愿服务,更展现了企业担当。期待“鑫源”未来继续奋进,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