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暨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本文图片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厚银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通讯员 厚银娟
4月1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联合金昌市理工中专、金昌市第一小学近千名师生,在永昌县革命烈士陵园共同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暨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以沉浸式教育让红色历史可触可感,在青年学子心中点燃信仰之火。
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全体师生肃立于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向英烈敬献花篮、集体默哀。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万红艳以“信仰的力量”为题开展现场教学,讲述红西路军将士的英勇事迹。当听到很多烈士与自身年龄相仿时,不少学生红了眼眶。“擦拭无名烈士墓碑时,指尖触到冰凉的大理石,却感受到炽热的精神力量。”一名大学生感慨道。
师生向英烈敬献鲜花。
在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弹痕累累的军用水壶、泛黄的家书信件、复原的戈壁战场场景,将师生拉回1936年的寒冬。纪念馆讲解员马婷动情讲述:“这支衣衫单薄的队伍,在零下30摄氏度的祁连山麓,用血肉之躯抵挡敌军四十余日。”当听到“一碗小米饭”的故事——百姓饿着肚子将最后的口粮送给红军,有小学生轻声说:“这就是老师讲的‘鱼水情深’吧。”
师生在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听讲解。
在红西路军八坝阻击战遗址,斑驳的夯土墙上,1936年的弹孔仍清晰可辨。马婷还原了前进剧团的事迹:一支由文艺兵组成的队伍,在枪林弹雨中用快板、歌声鼓舞士气。“这些文艺战士向我们证明了,信仰不仅是刺刀见红,更是黑暗中的火种。”讲解结束时,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今天学生们主动为无名烈士扫墓、自发记录文物故事,说明实践教学真正触动了心灵。”万红艳表示,要将永昌战役中的鲜活案例融入教案。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将开发“红色地标链”研学路线,把市内7处革命遗址串珠成链,构建“行走思政”育人体系。
学生瞻仰英烈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