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融媒记者 李萍 包蕾 严海萍
在历史的长河中,博物馆承载着岁月深处的记忆,延续着文明的火种,宛如一位无声却深情的讲述者,向世人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康乐县博物馆积极探索创新,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深入其中,触摸历史的纹理,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全力雕琢“小小讲解员”这一独特品牌,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踏出一串坚实的脚印。
“小小讲解员”进社区
“小小讲解员”进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
“小小讲解员”进消防大队开展活动
“小小讲解员”参加博物馆开展的“家风家教”活动
讲好文化故事 让青少年成为传播使者
3月23日上午,记者在康乐县博物馆一场精彩的讲解中,体会到“小小讲解员”给予的美好。
“各位来宾,这边是马厂类型彩陶,由于当时先民受到水患困扰,发现青蛙可以在水里和陆地上生存,认为青蛙是可以驾驭水、战胜水的神灵,所以神人纹就诞生了。”在史前彩陶展厅,新治街小学六年级(9)班学生王嘉琦身穿志愿服,字正腔圆地讲解着彩陶文化。他用标准的手势步姿、天真稚嫩的声音,讲解得绘声绘色、神采飞扬,引得游客纷纷点赞和鼓励。
王嘉琦说:“我做讲解员已4年了,刚开始胆小紧张,现在从容大方,我还在州上的比赛中获奖,这都是经过不断学习、锻炼得来的。我喜欢语文,对彩陶文化非常感兴趣,对馆藏4000多件文物中的1000多件都熟记于心。”
跟随“小小讲解员”来到牛文化展厅听到:“欢迎来到牛文化展厅,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三彩牛,黄色、褐色、绿色三色在它上面完美地呈现了出来。”“下面我用家乡话给大家读一下莲花山花儿词:奖励政策兑现了,户户牛棚搭满了,康乐畜牧发展了,小康路上刮展了。”来自城东小学五年级(5)班的学生马筱涵带领大家近距离感受康乐牛文化的独特魅力。“我做讲解员3年,在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为游客讲述我们康乐的历史文化、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感到很开心。”马筱涵告诉记者。
该馆积极顺应青少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精心构建起招募、培训、考核等一系列紧密相连的闭环管理机制。每到寒暑假前夕,招募公告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撒向社会的各个角落,邀请5至15岁的青少年加入讲解团队。通过严谨的面试,一批批成绩优异的青少年脱颖而出,他们汇聚在一起,组建起充满活力的“小小讲解员”团队。
“小小讲解员”进军营
创新活动形式 为品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康乐县博物馆不断在活动形式上推陈出新,进一步夯实文化传播阵地,精心打造特色品牌,对“小小讲解员”展开系统性培训,实行专人负责、建档管理,加强岗前培训和日常业务培训。围绕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等丰富多彩的主题,精心设置《传统文化我来说》《康乐绚丽的史前文化》《语言发声练习》《讲解礼仪》等一系列课程,采用集中授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将课堂所学知识在博物馆展厅中付诸实践,通过一次次的实际讲解,不断打磨自己,实现质的飞跃。
康乐县博物馆馆长马正芳说:“除了现场讲解,情景剧表演也让历史故事在舞台鲜活上演,问答互动环节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座谈交流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孩子们累计开展讲解达3.5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突破1万小时。”积极搭建各种平台,让孩子们尽情展示自我,举办“康乐县博物馆启源课堂”“博物馆里话成长”“我爱博物馆杯·志愿者讲解员大赛”“情暖雷锋日,我们在行动·志愿服务”“奉献绿色,收获希望·义务植树”“不忘初心,讲好党的故事”演讲比赛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座谈会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切身感悟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范围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为吸引更多青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投身文化传承活动中,该馆因地制宜设立“文明实践大学堂”,孩子们可以参与制作彩陶,学习书法和传统礼仪等,在寓教于乐中讲好康乐文化故事,积极宣传康乐文化旅游。加强馆校合作与人才培养,该馆在新治街小学、虎关初级中学、苏集初级中学等学校建立“小小讲解员”培训教育基地,每周开展集中培训,为孩子们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也为该馆“小小讲解员”招募和培养提供便利条件。组织“小小讲解员”常态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景区等“十进”活动,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精心编排通俗易懂的解说词,让人民子弟兵、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干部职工等都能聆听到孩子们讲述的传统文化故事。
马正芳说,康乐县博物馆自2014年开始招募“小小讲解员”以来,累计培养500多名“小小讲解员”,开展志愿服务2万余场次,今年线下26场次,“小小讲解员”品牌已成为康乐县文化传承的一张名片。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化该品牌,让其功能拓展至乡村文化振兴、非遗传承等更广阔的领域,使这些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星星之火”,为社会培育出一批具有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深挖文化资源 打造“小小讲解员”特色品牌
该馆工作人员精心整理完善关于马家窑文化等史前文明的解说词,让“小小讲解员”讲出富有感染力的文化故事,也让古老的文明在岁月尘封中焕发光彩;康乐籍近代史上“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牛载坤、书画名家舒春光、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的祖籍地等历史名人相关内容,都被梳理清晰;莲花山的秀丽风光、亥姆寺的宁静祥和及县内的其他文化资源,也被巧妙地融入讲解词中,让每一次讲解充满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生动而富有内涵。
每次饱含深情的讲解,“小小讲解员”们怀揣讲好康乐文化故事的坚定信念,宛如一群灵动的文化使者,穿梭在博物馆展厅,活跃在各种活动现场。
“小小讲解员”风采
参观间隙,记者看到有位“小小讲解员”正在紧张练习。城东小学二年级(2)班学生王梓琪说,她的姐姐是一名“小小讲解员”,受姐姐影响,她也成了“小小讲解员”,现在变得越来越勇敢,心里种下了热爱历史文化的种子。
“这边展出的是汉代的牛,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温和、谦逊……”在一个展柜前,蓝川初级中学七年级(16)班学生李瑾萱声情并茂、仪态大方的讲解同样引人入胜。“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有时间就来馆内练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朗诵比赛并获奖。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将家乡文化传递给更多人。”李瑾萱说。
“小小讲解员”富有童趣的精彩讲解,赢得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附城镇居民孙博经常来博物馆参观,他说:“每次听完孩子们生动流畅的讲解,印象很深刻。童声讲解更动人,让我了解了临夏的历史文化。”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讲解,在心底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