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在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的庆阳市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十几名学员在教练指导下认真学习民用无人机操作技能。这些学员是该基地第二批民航局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培训班学员。
该基地是由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携手一家科技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为庆阳市低空经济发展储备人才。目前这里成为庆阳市首个由中国民航局授权、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认证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中心。
基地负责人万晨兴介绍,基地占地26亩,配备有6000平方米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标准培训场地,7000平方米无人机行业应用实践及技能竞赛场地,以及3000平方米的无人机专业实训室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还集成了各类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尖端科研创新应用平台。
眼下,低空经济正与数字经济实现着深度融合。庆阳市作为“东数西算”国家枢纽八大节点之一,被甘肃省确定为率先打造低空经济的城市,正加速起跑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着力打造低空经济城市。
去年年底,庆阳市首架无人机成功下线并完成首飞。这架“001号”无人机由庆阳市一家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翼展6.3米,机长4.5米,起飞重量100公斤,最大载重35公斤,最大航时12小时,可搭载多种机载设备,能够满足多种应用场景,为庆阳打造“低空经济城市”开局起步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进宁县和盛工业园区,记者看到两家无人机终端产品企业已经入驻,与基地内专注于涡轮发动机和机翼3D打印的一家制造公司,以及提供数据线缆产品的公司和生产电子元件的公司,初步形成无人机生产的链条闭环,投资总额已达57.5亿元,庆阳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已具规模。
庆阳市一家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宇同介绍,眼下企业正抓紧对无人机生产线进行组装与调试,推动进入量产的预备生产阶段。企业今年还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两条全流程智能化半自动无人机生产线、启动小型航空涡喷发动机的研发工作。
与此同时,庆阳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庆阳已成为全国八大枢纽节点中增速最快、增量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算力规模突破5万P,预计在今年年底算力规模将达到10万P,为低空经济产业的研发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在此基础上,庆阳市不断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成功申报国家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积极探索“低空+综合立体交通”等“低空+”行业多个应用场景,超前谋划布局低空经济全生态产业链,着力打造“庆阳造、庆阳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中国移动甘肃公司围绕庆阳市打造“庆阳造、庆阳用”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建设完成了2000站5G-A通感一体基站和中移凌云平台,通过通感基站与中移凌云平台的高效联动,能够实时监控和管理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及轨迹,逐步实现飞行器低空可见可管可控,为无人机安全可控飞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庆阳市不断拓展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全力打造低空经济新时代的人才引擎。依托陇东学院与庆阳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庆阳市全面加强相应师资力量投入,组建专业团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储备人才。
(本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本报通讯员 冯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