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从流水线到希望的田野:王华的“一粒杂粮”振兴记
时间:2025-02-22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央广网兰州2月21日消息(记者邸文炯 通讯员牛丽娜)春雪初融的陇原大地上,层层梯田在晨光中舒展腰肢。甘肃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华俯身捧起一抔黄土,指尖摩挲着正在苏醒的种子。

七年前那个离乡背井的打工妹,此刻正站在自己打造的万亩杂粮基地中央——这里不仅是西北黄土地的蜕变现场,更是一个新时代农民书写产业传奇的舞台。

王华查看杂粮长势(央广网发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8年的春节成为王华人生的分水岭。当返乡大巴驶过荒草丛生的坡地,望着村口提着行囊远去的年轻身影,这个在流水线前重复了十二年的女工突然读懂了土地的呼唤。城中村出租屋的斑驳墙面、孩子留守时揪心的电话铃、流水线上永不停歇的机械声,都在催促她做出改变。

带着攒下的十万元和丈夫的信任,王华在梁堡村扎下了第一面合作社旗帜。创业初期的艰辛如同黄土塬上的风,凛冽而真实——从选种到开拓市场,这个曾经握惯了螺丝刀的手,如今既要调试色选机参数,又要研究电商运营。但正是这种“土洋结合”的闯劲,让她在五年间实现了三次跨越:基地规模从1亩到5000亩的几何裂变,产品矩阵从单一谷类到8大绿色认证、6个国家地标的品牌矩阵,销售版图从熟人经济拓展到覆盖全国的市场。

面对城镇化浪潮下的土地撂荒困局,王华用“科技魔法”唤醒沉睡的沃土。

她组建起“老农+专家+科技”的智库团队,在高陵村复垦的1100亩荒地上,让苦荞亩产突破传统纪录。如今,2万亩订单农田在7个乡镇次第铺开,“五统一”管理模式让传统农耕迈入工业化时代——北斗导航播种机在梯田画出规整线条,真空包装线上的杂粮正通过直播电商飞向北上广的餐桌,每粒种子都在讲述黄土变黄金的故事。

这个曾经被戏称“杂粮西施”的农妇,如今手握4项国家专利,打造出“甜聚缘”品牌矩阵。更可贵的是,她构建起“产业共同体”——6000余农户在合作社引领下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160个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7个乡镇形成特色种植带。

“我们合作社不断致力推广绿色小杂粮种植理念,以科学种植为抓手,以特色农业为突破,辐射带动全县群众杂粮种植基本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现代化发展。同时,我们也主动对接了商场超市、农产品销售门店,并充分利用了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解决了农户‘种得好、卖不了’的后顾之忧。”王华说。

合作社工人正在打包小杂粮(央广网发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让小杂粮走出山沟沟,成为餐桌上的“香饽饽”。会宁县深化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跟市场需求和群众消费习惯,在小杂粮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上做文章,把越来越多人青睐的良谷米、荞麦等粗粮产品推向市场,真正实现“一粒粮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站在新落成的生产车间前,王华望着正在忙碌的工人们。远处,皑皑白雪覆盖的梯田,预示着新一年的丰收。这个从流水线归来的女子,正用一粒杂粮的振兴密码,书写着属于新农人的传奇。


编辑:马宇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