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刚林
寒假已接近尾声,开学的钟声即将敲响。面对新学期,孩子出现作息紊乱,该如何调整?如何以一个健康饱满的状态迎接新学期?学生和家长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近日,记者采访了州疾控中心健康促进所所长罗鹃。
罗鹃说,寒假期间,不少孩子可能因为作息和饮食不规律,导致身体状态有所下滑。因此,调整作息和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家长要帮助孩子恢复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多吃蔬果,为新学期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
如果孩子已出现作息紊乱,家长一定要重视,不管孩子多晚睡觉,要保证固定时间起床。对于因入睡困难而晚睡的孩子,午睡时间不能过长。晚上睡前不让孩子做兴奋的事,安排恰当的睡前活动。最好提前一两周,让作息时间恢复到与在学校时一致。
那么,该如何第一时间找到新学期的正确打开方式?罗鹃为大家开出4条开学季健康生活小贴士。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尤其注意手卫生
罗鹃说,开学前每日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乏力、咽痛、鼻塞和腹泻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向学校如实报备,不带病到学校。
在预防方面要注意手卫生,外出归来、吃饭前、上厕所后、接触眼鼻口前、咳嗽或打喷嚏后,使用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或免洗的含醇手部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注意饮食安全卫生
罗鹃说,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特别是睡前拒绝使用电子产品。
注意饮食健康,营养均衡,三餐定时定量,种类丰富。让孩子少吃零食和油炸食品,饭前、饭后和睡前不吃零食。
处理食材应生熟分开、煮熟煮透。不吃生肉或生鱼,生食果蔬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尤其注意食品安全,不吃过期食品,不吃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三无”食品,预防食物中毒。
做好体重管理,多喝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倡导“公勺公筷”“分餐制”等健康生活方式。
增强体育锻炼
多参加户外活动
罗鹃说,要增强体育锻炼,减少静态活动时间。每天看电视、使用手机和电脑等屏幕时间限制在2小时内,期间每隔40分钟左右,应起身活动10分钟。
循序渐进加强体育锻炼,多到户外进行跑步、游泳、打篮球、踢足球和跳健身操等体育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要做好热身,预防运动损伤;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注意身体反应,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减轻肌肉酸痛。
调整好心理状态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罗鹃说,要从假期进入开学状态,有些同学内心产生焦虑及烦闷等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减轻学习压力,鼓励孩子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学期,和孩子一起讨论新学期目标,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孩子可向家长倾诉心情,或向小伙伴分享感受,通过阅读、交流、散步、慢跑和瑜伽等活动放松心情,减少对开学的恐惧感,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以一个积极饱满的状态迎接新学期。
罗鹃说,立春拉开了春天的序幕,此时春阳升动,万物复苏,随着天气的回暖,在帮助孩子做好开学准备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享受初春时令果蔬,为家人补充元气。
草莓:早春的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草莓润肺、健脾、益气、补血,富含氨基酸、果糖、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矿物质钙、镁、磷、铁等,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特别适宜春天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草莓性凉,不宜一次吃太多,尤其是脾胃虚寒、容易腹泻、胃酸过多的人,吃草莓需要控制量。
韭菜:古称“壮阳草”“起阳草”,有“春香,夏辣,秋苦,冬甜”之说,其中以春韭为最好。
韭菜性温,具有很好的补肾助阳、益肝健胃、固精提神、止汗固涩、行气理血作用,是补充人体阳气的最佳食材。韭菜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和食物纤维等,食用时应选新鲜嫩韭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消化功能较差,尤其是患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韭菜。阴虚火旺者及患疮疡、目疾者忌食韭菜。
荠菜:古称“护生草”,做饺子馅、煮粥、煲汤均可,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平,具有清肝调脾、和血利水、降压明目的功效。大多数人均可食用荠菜,尤其适宜消化不良、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
需要注意的是,因荠菜可宽肠通便,故便溏者慎食。还有部分敏感人群,如吃韭菜过敏者,吃荠菜也要多加注意。身体有炎症或者有伤口在愈合状态的人也要少食。
春笋:春天的新鲜竹子嫩芽,其味清香鲜美,具有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还能预防大肠癌。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糖、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
中医认为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及利膈爽胃等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笋不能生吃,单独烹调时有苦涩味,口感欠佳,但烹制前将鲜笋加少量白醋煮10分钟,或与肉同炒,味道特别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