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潭万人拔河(临潭县融媒体中心 朵国良/摄)
新甘肃客户端2月14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杨 王梓懿)甘肃·临潭万人拔河、文化庙会、社火游街、大型灯展、非遗展演、戏曲展演、年货大集……2025年春节期间,甘肃省各地举办了各类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和游客积极参与,陇原大地呈现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甘肃·临潭万人拔河(临潭县融媒体中心 朵国良/摄)
特色民俗文化 吸引网友目光
乙巳年元宵佳节前后三天,甘南州临潭县上万名群众每晚都会在挂满红灯笼的街道上“较劲”,一场声势浩大的万人拔河赛让整个县城沸腾起来……据介绍,临潭县“万人扯绳”民俗活动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如今,这项拔河活动已成为当地群众最为激动人心的节庆活动。2008年,临潭县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拔河协会授予“全国拔河之乡”称号。2021年,“拔河(万人扯绳赛)”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包括临潭县“万人扯绳”民俗活动在内,陇原大地开展的各类年俗活动,让网友们深刻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嘉峪关市举办新春社火巡演、武威市推出春节“村晚”“赏年画 过大年”乡村好物推介及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展示活动、靖远县“立春·新年竹编画”活动、康乐县“丹青颂党恩 翰墨迎新春”迎春书画展、成县社火闹新春民俗文化活动、陇西“跳高月”展演、永靖县火壶表演、甘州区秦腔戏迷大赛、秦安县过年七天乐精品群艺汇、环县土暖锅百人宴等特色文化活动,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节日精神文化需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据统计,截至2月7日,甘肃省共举办春节主题群众文化活动3442场,线下参与活动总人次725.55万;戏曲进乡村415场次,参与人次61.66万;赏年画过大年371场次,参与人次26.27万;各级文化馆(站)开展艺术普及32类1819场次,覆盖群众168万人次。举办线上“甘肃年味”宣传推广主题活动1900余场次,网络观看量超过6000万人次;甘肃文旅网红春节民俗拍摄直播活动,吸引了共计2780万人在线观看。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极大提升了如意甘肃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受到全国网友广泛关注。
“村晚”精彩纷呈 演绎幸福生活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乙巳年元宵佳节当晚,2025年甘肃省“四季村晚”春节主场暨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白银市景泰县芦阳镇芦阳村成功举办。展演节目内容丰富多样、雅俗共赏,涵盖了戏曲、小品、快板、舞蹈、歌曲、秧歌社火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节目贴近群众生活,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耳目一新的艺术盛宴。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进行了剪纸、树皮笔画、“打铁花”、社火游街、“滚灯”、烟花秀等项目的展演展示。他们以精湛的技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新春的美好祝福,让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2025年甘肃省“四季村晚”春节主场暨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白银市景泰县芦阳镇芦阳村成功举办。
据了解,乙巳春节期间,甘肃省各地农村“村晚”活动精彩纷呈,一场场充满浓郁乡土气息和深厚文化韵味的“村晚”,为全省百姓提供了更加多元、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全省各市县(区)文化馆(站)积极响应群众需求,选派600余名群文工作者、志愿者深入乡村,精心组织指导“村晚”活动。他们结合当地特色,创排了480余个新节目,引导带动1300余个乡村文艺团队、自乐班参与其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百姓家门口。在兰州市西固区河口古镇,兰州鼓子那宛转悠扬的唱腔回荡在古镇上空,各式花灯璀璨夺目,如繁花般“娇艳绽放”,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在庆阳市镇原县八山村,锣鼓喧天、舞龙矫健、唢呐嘹亮,精彩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在临夏州和政县买家集镇石咀村,悠扬的花儿、山歌让人们沉浸在独特的民族风情中,回味无穷……广大百姓在“村晚”舞台上尽情演绎幸福生活,生动展现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民间艺术、乡土文化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极大地增强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陇原非遗 活态呈现独特年俗
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甘肃省文旅系统以“我们的春节 人类的非遗——甘肃非遗贺新春”为主题,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活态呈现陇原儿女独特的年俗礼仪、民风气质、精神特质,表达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家庭幸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强盛的深深祝福。
兰州老街。
甘肃省各地积极开展了当地“我们的春节·人类的非遗——甘肃非遗贺新春”暨2025年“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展示展销活动。兰州市金城关景区、兰州老街、水墨丹霞等景区景点举办春节民俗庙会,太平鼓、舞龙舞狮、兰州鼓子、秦腔、高跷等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轮番上演,每天吸引数万名市民游客打卡观看。天水在伏羲广场、古城、白鹿仓景区及各县区举办“非遗贺新春·热辣迎新春”非遗年货大会,为当地群众和旅客增添了浓浓的年味。白银曲子戏网络直播专场演出活动、金昌市“指尖落韵润芳华・非遗剪纸迎新年”活动、武威市“巳季如春・一顺百顺”春节主题活动、泾川县非遗代表性项目战鼓打擂等民俗活动,让历史文化和人文景区完美融合、相得益彰,向各地游客发出热忱的邀约。同时,省博物馆策划开展“金蛇迎新春,非遗传古韵”系列活动,开展非遗集市、社教活动、沉浸式展厅互动游戏等,掐丝珐琅、刻葫芦、扎染、竹编、皮影、黄河水车、蛋雕等30种非遗手工品以集市形式全天展示,为观众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甘肃简牍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分别推出兰州鼓子、敦煌舞表演、剪窗花做宫灯、大明风华古风集市等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感受春节年味。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春节期间共举办非遗相关活动2500余场次,参与人群数量约400万人次,其中乡村地区活动1700余场次,参与人数约2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