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元宵节在庆阳市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庆阳市各地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共同感受庆阳深厚的文化底蕴。
庆阳市西峰城区和谐广场、人民广场、东湖公园及主要街道被五彩斑斓的花灯装点得流光溢彩。今年的灯展既有手工制作的龙灯、鱼灯、莲花灯等传统花灯,寓意吉祥如意;也有结合现代科技的光影灯组,展现了庆阳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的交融。市民们扶老携幼,漫步在灯海中,拍照留念,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2月12日,市财政局联合西峰区育才路社区开展“赏灯猜谜大联欢 齐乐融融庆元宵”活动,为干部职工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盛宴。活动设置诗词大会、萌娃才艺、剪纸祝福、元宵游戏等环节,现场气氛热烈,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在庆阳市大街小巷、乡镇社区,一盏盏花灯下悬挂着精心设计的谜语,内容涵盖历史、文学、地理等多个领域。猜中谜底的市民不仅能收获小礼品,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一位参与活动的市民表示:“猜灯谜不仅有趣,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孩子们也特别喜欢。”
元宵节当天,庆阳市各县区的街头巷尾锣鼓喧天,作为庆阳元宵节的重头戏,各式各样的社火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社火队伍由高跷、旱船、秧歌等多种形式组成,表演者们身着传统服饰,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载歌载舞。社火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对庆阳民俗文化的生动展示。华池县的社火表演热闹非凡,舞龙舞狮表演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舞龙队伍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长龙,在锣鼓声中穿梭起舞,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家用最具年味的传统艺术表演,向群众送上了节日的祝福。一位年长的观众李洁感慨道:“社火表演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元宵节,这种传统民俗一定要代代相传。”
元宵佳节月儿圆,家家户户蒸面灯。巧手捏出千般样,灯火辉煌照夜明。甘肃省庆阳市正月十五做面灯的习俗源远流长,庆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树琴传承着上百年的蒸“面灯”点“面灯”传统。这捏面灯很有讲究,一般十二个面灯为一盘,造型多以十二生肖或者花型为主,其中最经典的是捏褶,通常要捏12个月的褶,每个属相上都有不同的褶,捏好一年12个月,寓意整年吉祥如意,健康平安,寄托着人们对家人岁岁平安的祈愿,承载着对日子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的美好憧憬。
庆阳市的各大餐馆和街头小摊都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元宵,有传统的芝麻馅、花生馅,也有创新的水果馅、巧克力馅。市民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甜软糯的元宵,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庆阳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不仅让市民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也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记者从庆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庆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未来将继续挖掘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元宵节的庆阳,灯火辉煌,民俗活动精彩纷呈。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让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庆阳市民共同见证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新一年的美好生活开启了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