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5日
【甘快说】非同“遗”般的牵引力:一根绳扯动万人心
时间:2025-02-14 来源:中国甘肃网

这个元宵节,因为一根粗壮、绵长的千米钢绳,甘肃有座小城沸腾了!

  文/本网特约评论员 秦信芳

  这个元宵节,因为一根粗壮、绵长的千米钢绳,甘肃有座小城沸腾了!这项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宵节万人扯绳活动,虽是时隔17年之后的重启,但今年甫一推出,便引得应者云集,万人空巷。

  2月11日晚,第620届“万人扯绳”民俗活动在甘南临潭隆重举行,只为赴一场传承至今600多年历史的角力狂欢。超过1800米的钢绳两侧,数万群众铆足劲头,参与到这场彰显力量与激情的赛事中,奋力争取属于自己团队的荣光。

  团结一心的力量在绳索上凝聚,力争上游的信念也在人们心中升腾。这就是扯绳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在这个没有硝烟的竞技场上,洋溢着激情、汗水与呐喊,将力量的汇聚与协作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根特制的绳子,将人们召唤在一起,共同书写着关于团队、坚持和胜利的热血篇章。

  临潭,中国拔河之乡。这项传承久远的传统运动,早已在临潭人心中烙下深深的情感印记。如今一经唤醒,那蕴藏在心中的热情与力量,瞬间便喷薄迸发出来。

  对于扯绳运动来说,团结协作、万众一心是其核心精髓。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团队所有人都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有参赛者组成环环相扣的紧密链条,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万人扯绳”一炮而红,一方面展现了临潭昂扬向上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也予以更多非遗如何保护传承的积极启示。关键一点是,非遗的“非物质”的属性,决定了非遗不是书之于文本、陈列于展架的观赏品,它更需要活态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非遗是文化传承,也是生活方式。脱胎于现实土壤、内嵌于日常生活的非遗,原本就不应成为静态僵化的文化符号,而是亟须激活的文化有机体。

  就拿临潭扯绳来说,由原本的军中游戏转化民间风俗,“以为扯势之胜负,即以占年岁之丰歉焉”,既鼓励民众群体同乐,又反映出百姓渴望国泰民安的愿望,有着深厚而广泛的民间基础。它即使中断日久,也并未在人们心中真正湮灭。当尘封的过往与火热的现代有效链接起来,深蕴其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记忆被激发出来;当它重新进入火热的生活场景,看似悄无声息的非遗,立马就会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绽放出绚丽迷人的光彩。

  参与者众,观者如云,好评如潮,一根绳就这样牵动一座城。

  三晚九局,盛况空前。“万人扯绳”是临潭全民狂欢的节日盛宴,也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成功范例。


编辑:马忠德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