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正兰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州把文旅产业作为全州首位产业来谋划打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下足绣花功夫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翻开了全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去年以来,州上持续把文旅产业作为全州首位产业来谋划打造,紧扣产业发展“12366”工作思路,围绕打造百亿级首位产业目标,在各环节持续发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不仅在数据上实现了大幅度增长,还在品牌建设、文化挖掘及产业融合等多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量达到4385万人次,同比增长41.3%;旅游花费达233.84亿元,同比增长36.4%,全年文旅工作亮点频出。
八坊十三巷(资料图片)
——宣传推介可圈可点。我州积极拓展宣传渠道,与天水开展文旅交流活动,组织网络达人进行新媒体宣传,短视频播放量和话题阅读量成绩优异;借助央视平台及知名主持人、网络达人的影响力,扩大知名度;临夏诗会和永靖专场直播观看人数破千万,创造全省文旅网络宣传新纪录。
——品牌创建成果丰硕。永靖刘家峡旅游度假区、和政法台山滑雪旅游度假地分别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滑雪旅游度假地,和政古生物化石文化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通过国家景观质量评审;多家博物馆成功升级,品牌的升级极大地提升了临夏文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乡村旅游活力迸发。和政县咀头村和康乐县纳沟村等7个村入选全国发现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政县狼土泉村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3人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带头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等级民宿和星级农家乐数量不断增加,乡村旅游成为临夏文旅新的增长点。
——文化事业开创新局。考古工作持续推进,新庄坪遗址考古勘探和林家遗址考古发掘稳步开展。大型文化演出项目筹备工作有序进行,景区实景剧目演出实现突破,省级非遗项目数量大幅增加,文化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旅游环境呈现新面貌。开展全州旅游环境专项整治,成立工作专班,每周多部门联动开展督导检查,对全州景区景点、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和农家乐等场所,开展环境卫生、生态保护及旅游交通等方面检查,有效推动全州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旅游环境更加舒适、旅游服务更加优质。
2024年,我州文旅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展望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朝着打造国内知名文旅目的地的目标大步迈进,让“花儿临夏”的名片更加响亮。
旅游产业如何“出新出彩”,临夏也给出了具体答案: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依托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打造和美乡村经济带、民俗风情大景区,突出环炳灵湖打造国内知名的黄河主题旅游目的地,做足生态立意、文化铸魂、景区搭台、基础先行、业态互融、主体引培“六大文章”,深度开发生态廊道自驾游、康养避暑休闲游、探秘遗迹研学游、民族风情体验游、黄河文化探源游、竞技健身畅享游、红色教育经典游“七大主题”,推动文旅产业全域化、全季节、全业态、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擦亮地质公园、炳灵石窟、非遗花儿三张“世界级名片”,打造和政古动物化石文化旅游区、临夏市八坊十三巷民俗街区、永靖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东乡县布楞沟景区、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政松鸣岩省级旅游度假区六大旅游板块,精心包装5A级景区、旅游度假、滑雪旅游“国字号旅游品牌”,开发莲花湖畔、盛世滨湖、黄河三湾、百年枣园及保安三庄等景区,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乡村,真正让“避暑天堂·康养胜地”临夏旅游品牌享誉全国。
高质量举办文化旅游节、中国花儿大会,加强与国内知名旅游平台、旅行社合作,通过专栏推介、网络达人推广、短视频推广等新媒体宣传造势,打造更多旅游引爆点、网红打卡地。营造更有活力的消费市场,推出“一日游、多日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购物美食、演艺会展、文化娱乐及特色民俗等多元消费场景,创新开发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促进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及租赁公司抱团发展,增强文旅产业激活消费、繁荣经济、增强交融、塑造形象的综合效应。
如今的临夏,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释放文旅产业强劲的发展动能,展现出文旅融合发展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