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6日
反季牡丹“别样红”
时间:2025-02-06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作者:周俊清

f20f8ea7-947f-4427-b5b6-16c161f281fe.tif.jpg

记者 周俊清

立春时节,记者走进临夏县北塬镇前石村,在州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站花卉产业基地的日光温室,放眼望去,一盆盆牡丹花植株挺拔、花朵硕大、色泽鲜艳,藏匿在竞相伸展枝叶中的花骨朵,不少已探出头来,摇曳生姿。数盆已经盛开的“紫二乔”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吸引了花卉专家、从业者及市民前来观赏。

据了解,牡丹的生长习性特殊,对温度、光照和水分等环境因素要求苛刻,反季节牡丹栽培技术难度极大。州农科院花卉研究团队深入研究牡丹的生长规律和休眠机制,通过精准调控温室内的环境条件,研发出一套成熟的栽培技术方案。选用生长期一般在四五年以上、花芽饱满、枝条粗壮、株型丰满、根系发达的牡丹株苗,运用促成栽培技术,打破牡丹的自然生长规律,每个环节都经过反复试验和优化,成效显著,今年盆栽牡丹装盆达3000盆。

a41adb4e-3fb5-4eb6-a554-78816dcd26e1.tif.jpg

“为了让临夏人民立春时节看到喜欢的牡丹,我们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团队采用‘公司+科研单位+农户’的形式,与临夏州荣泰苗木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在日光温室内开展盆栽牡丹催花试验项目。今年,盆栽牡丹反季节实验成果优良、订单多,利润可达到40万元左右。在良好收益的前提下,也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州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副所长王海龙说。反季节牡丹的培育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参与,助力了乡村振兴。

记者看到,农民们在农科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拿着毛笔小心翼翼地蘸取专业配比的药水,一点一点在花瓣上涂抹。“在反季节牡丹上市的这两三个月里,棚里异常忙碌,修枝、松土、浇水、抹药……每天收入大概100元,好的时候两个月能收入6000元左右。在赚到钱的同时,还学到了不少花卉培育知识。”前石村村民王翠红说。

距离日光温室不远处是“灯火通明”的组培中心,有珍贵的种苗,全州重要的农业种质资源在这里集聚。在充足灯光、电暖器的助力和工作人员的悉心呵护下,种苗茁壮成长。“我院组培中心承担全州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工作,为州内外提供种薯,还开展草莓和兰州百合脱毒苗快繁,为我州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州农科院组培中心高级农艺师刘小琅说。

反季节牡丹的成功培育,仅仅是州农科院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州农科院持续深入落实临夏州“五大工程”任务,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自身重要使命,紧密围绕全州“牛羊菜果薯药菌花”八大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基础研究与示范推广,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全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新春佳节,承载着河州风情的馥郁芬芳的反季节牡丹,将带着新年的喜庆,为新春增添一抹亮色。


编辑:马宇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