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4日 我国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 在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的黄河干流上 投产发电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 被誉为“共和国水电长子” 创造了当时 混凝土重力坝最高、单机容量最大、 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长等 七个“第一”的记录 是共和国向世界亮出的第一张水电“名片” 这便是 刘家峡水电站 今天是刘家峡水电站建成50周年 让我们借此契机 回顾这座伟大工程波澜壮阔的建设历史 1952年10月 毛泽东主席发出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揭开了新中国开发治理黄河的新篇章 彼时,甘肃地区电力发展薄弱 而西北各省工农业生产步伐加快 陇原大地迫切需要可靠的电力支撑 1955年7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 综合规划的决议》 刘家峡水电站被列为第一期开发工程之一 从此 第一代水电建设者 立下了要在深山建设水电站的雄心壮志 《黄河综合利用第一期工程及远景示意图》 1958年9月 在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 刘家峡水电站正式动工 作为曾被外国专家 视为中国人不可能建成的工程 刘家峡水电站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 气候条件恶劣、施工环境艰难等诸多挑战 但正是中国第一代水利建设者的勤劳付出 才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坝址原貌 由于缺乏工程机械 大部分设备都依靠人背马拉 1966年施工高峰的时候 施工人数最高达15490人 人拉肩扛的劳动现场 建设期间 更有100多家设计、科研、 院校、制造单位参与建设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近千项 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 中国水电建设和机电制造业的先进水平 1968年10月15日 刘家峡水电站正式蓄水 1969年3月 首台机组发电 1975年 工程正式建成 1974年底,五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 作为我国第一座 自主勘测设计、自主制造设备、 自主施工安装和自主调试管理水电站 刘家峡水电站 先后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全国优秀工程银质奖 改革开放以来 更是大力开展科技攻关 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诞生 1978年 电站运维人员研发异重流排沙技术 获当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4年 成功应用GPS卫星定位测量系统 大大提高了水库测量的 精确度和数据分析的科学性 1998年至2000年 创国内高海拔、深水位 大型潜体闸门封堵技术先河 成功修复了大坝2号泄水道进水口 底坎破损的重大缺陷 此项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中国水电事业的标志性工程 刘家峡水电站的诞生 不仅结束了 亚洲没有百万千瓦级水电站的历史 为全世界多泥沙河流治理 提供了“中国样板” 而且见证了一个伟大民族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和勇气 现如今 这颗镶嵌于黄河中上游的水电明珠 仍发挥着防洪防凌的重要作用 同时 每年为下游灌区调度充沛的水源 持续惠泽黄河沿岸 为这片广袤的大地带来了丰饶与幸福 中国水事综合国网刘家峡水电厂、甘肃日报、《党史文汇》、央视新闻、中国电力报等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案 | 王子月 罗景月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责编 | 王子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