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2日
【花儿文化】关于“花儿”产生于原始社会和周代的观点
时间:2025-02-05 来源:临夏文艺

编者按:花儿歌名之美、演唱民族之多、流行地区之广、唱词格律之奇特、曲令音调之丰富、学术研究之深广,都是其它民歌无法比拟的,花儿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活着的《诗经》”,是古往今来大西北多民族音乐交响的结晶,故花儿被誉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长廊中的一朵奇葩。今天刊发第五期。

关于花儿产生于原始社会和周代的观点

郗慧民 

下面,我们把以上几个阶段中关于“花儿”渊源的主要观点加以归纳,并分别进行评述。我们的评述并不局限于观点本身的是非,而是更重视于对观点的论证;因为,缺乏论据充分、坚实的科学的论证,观点本身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在评述中,我们赞同的观点对其论证的不妥之处,仍然提出商榷意见;反之,我们不赞同其观点,其论证合理之处,也会表现出某种赞赏,这是并不奇怪的。

关于“花儿”产生于原始社会和周代的观点

(这两个观点都见于赵存禄的《“花儿”的来龙去脉再探》一文:

另外,该文还有“花儿”产生于唐代的观点。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同时提出了关于“花儿”渊源的三种观点。这种现象本身说明,该文的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并不确定。“花儿”渊源于唐代说,我们放在下面去讲,这里只介绍其他两种观点。

图片

关于“花儿“产生于原始社会的观点,作者是这样论述的:“花儿”的真正起源应该与其他一切诗歌的起源一样:最早应当而且可以溯源到“发音清晰的语言产生之前”的年代。由于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11页),而“语言的起源是与人类本身的起源分不开的”(见高名凯等主编的《语言学概论》第6页),因此,这里的《“发音清晰的语言产生之前的年代”,指的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最原始阶段,我们把它简称为原始社会。图片

作者主张文艺起源于生产劳动,认为诗歌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把这一观点抽象化,引伸为一切诗歌样式、甚至一切文学艺术现象统统地都起源于劳动就值得研究了,因为,如果这一观点成立,不仅“花儿”、“信天游"乃至律诗、绝句、词、曲、“五四”时代兴起的白话诗,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等等全都渊源于人类的原始劳动了。这样追寻文艺的渊源还有什么意义呢?

文艺起源于生产劳动的观点,是针对文艺这一事物是如何产生而发的。它的重点在于探讨原始文艺从何而来。就文学而言,诗歌比其他任何文学体裁都产生得早,因此,探讨文学的起源就落脚在诗歌的起源上;这里的诗歌无疑指的是原始诗歌。马克思义认为,原始诗歌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之中,原始人在劳动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运用工具的配合,自然地发出了劳动呼声起先只是“哼唷,哼唷"之类的有着一定节奏、没有意义的呼喊,而当它们与一定的意义相结合时,诗歌就产生了。这种诗歌产生于劳动的观点,是一种具体的历史性的观点,仅仅限于说明原始诗歌产生现象的,把它扩大到说明一切诗歌、一切样式的文学甚至一切文艺的产生,自然就不对头了,实际上,后来的一切诗歌样式如律诗,词、曲等的出现,都有着各自的社会的和文学的原因,情况是十分复杂的,不能够用一个简单的公式一套了事。

图片

关于“花儿”产生于周代的观点,论者本来是针对用“花儿”这个名词称呼民歌的时代而发的,论者引用《诗经》曾被称为“葩经”这一情况,认为用“花儿”称呼民歌始于周代,如果论者确实通过一定论据证实了用“葩经"称《诗经》始于周代<实际上论者并未进行论证,只是根据《诗经》是周代的民歌推测的,据旧《辞源》;“葩经,谓诗经也,韩愈文‘诗正而葩’。后人因谓诗经为葩经,“这一称呼应始于唐代,),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论者后面却这样说:“花儿”这一名称的起源年代可算是周朝了,‘花儿’已经有了两千多年到三千年的光荣历史了”。由于名与实相混同,这就在字面上给人一种“花儿“这种民歌产生于周代的印象,当时不少研究者就是按这种理解同论者商榷的。我们认为,论者的真正观点恐怕还是在讲“花儿“这一名称的历史,只是由于文字表达欠妥而被误解罢了。 

作者简介:郗慧民(1934年11月—2007年1月)原名郗惠民,祖籍陕西省华阴县。195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任甘肃人民出版社及《甘肃文艺》月刊社编辑;1978年调西北民族学院任教,现任西北民族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是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重点为西北高原民歌——“花儿”,是我国著名的“花儿学”专家。

编辑: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