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永靖县王台镇福台新村里的商铺开门迎客,村民喜气洋洋,节日气氛正浓;每家每户的新居里,远行的人们渐次归来,享受着阖家团圆的幸福。
福台新村是积石山6.2级地震后临夏州灾后恢复重建14个集中安置点之一,也是除积石山县外,全州其余受灾县市中唯一一个集中安置点。
新村、新房、新气象,福台新村的群众迎来安置点的第一个春节,新的希望在这个小村子里酝酿。
福台新村全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摄
安置点的新模样
走在福台新村宽敞的主街上,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个安置点与其他安置点的不同。
不同在哪里?
“你看,主路边的房子都是二层小楼,一楼是商铺,二楼可以住家。”顺着王台镇党委书记王鸿鹏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牛肉面馆、超市、菜铺、调料干果店⋯⋯许多房子的一楼的商铺已经开业。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王台镇中心地带之前比较热闹,附近村子来这里赶集的人很多,有些是从邻省青海赶过来的。镇里许多群众一直以来都是以经商、做小生意为生,商铺对他们来说是重建过程中的刚需。”王鸿鹏说。
针对这一实际,灾后恢复重建开始前,县乡政府多次调研,反复研究论证,综合分析考量受灾群众住房安全、产业发展现实问题,从项目谋划选址、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等各方面出发,好中选好、优中择优,最终决定在王台村前湾社庙山区域修建集中搬迁安置点。
依据受灾群众家庭人口、经济能力、住房需求等实际,安置点设计了四种户型,共规划建设住房400套,其中二层住宅带商铺102套。同时,高标准配套建设水利、电力、人饮、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以及绿化亮化等,保障受灾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既有地方住、又有地方发展产业。
安置点的二层住宅带商铺户型,一楼已经开了各种店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摄
目前,福台新村已经有370多户群众入住,新建的村党群服务中心落成不久,还在装修。为了方便群众办事,王台镇党委将几间板房改造成办公室,就安置在村子附近,每天有工作人员在板房办公,群众遇到任何问题,走路几分钟就可以找工作人员解决。
“群众搬迁是第一要紧的事,只要方便服务群众,干部们在哪里办公都一样。”王鸿鹏说。
村民的新生活
走进何玉梅家的超市,零食、日用品应有尽有。超市隔壁还有一家馍馍铺,何玉梅和儿媳炸的馓子香气扑鼻。
何玉梅家在距离福台新村较远的小岭乡,之前靠养牛羊、种地为生,她家是第一户搬进安置点的人家。
搬过来之前,何玉梅认真想过以后的生计,儿子跑运输,自己和老伴、儿媳可以做点小生意,既安稳也能顾到家。于是,何玉梅家就选择了带店铺的二层小楼,一楼的店铺被一分为二,超市和馍馍铺就这么开起来了。
何玉梅家开的超市。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摄
最近这段时间,何玉梅和儿媳两个人每天早早起来炸馓子、蒸馒头,早上8点开门,晚上10点休息,忙得不亦乐乎。收入也不错,“光是馓子和馒头,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八九百元。”
二楼是一家人住的地方,有4间卧室、2个洗手间,完全满足6口人的生活需求。何玉梅带记者参观新家,房子装修得精致大气,儿媳手织的盖布把房间点缀得很温馨。
“住进了新家,还有了自己的两间店铺,感觉日子更有盼头了。”何玉梅想着,等春天到了,要在院子空地上种花和菜。
何玉梅家对面是马正强家,两家户型一样。一开始,马正强并不想搬到福台新村。
地震前,马正强家在镇中心开了一间超市和一间餐厅,生意很好。所以当得知要搬到山下后,他心里是一万个不乐意,“怕安置点没人气,谁知道搬下去之后生意会做成什么样子。”
有同样顾虑的不只马正强一家。针对这一情况,王台镇的干部们想了很多办法。
“装修、取暖、开店都需要花钱,有些群众一时拿不出太多资金,我们就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他们发放补助资金,解决燃眉之急。”找到了症结,王台镇党委就开始“对症下药”,筹措资金给搬迁群众发放温暖过冬、清洁能源项目补助资金等,对经济困难、无法开店的群众也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
搬来的群众渐渐多了,安置点的人气也旺起来了,马正强对搬家也有了信心。他选择了带店铺的房型,把一楼店铺租出去,另租了店铺继续开超市和餐厅。
政府的补贴政策也是让马正强下定决心搬过来的原因之一,“空气能采暖设备国家补贴7800元,我们只花了1000元。比起以前家里靠炉子取暖,确实好太多了。”
群众的新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摄
村里的新气象
1月16日,福台新村的天空一碧如洗,艳阳高照。
随着一阵阵欢呼鼓掌声和加油助威声,福台新村2025年迁新居迎新春“石榴杯”篮球邀请赛开打了。比赛为期7天,吸引了来自周边乡镇、企业和青海省民和县的19支队伍参加。
第一场比赛结束后,赛场经过简单布置,主题为“共建美好乡村 共享幸福生活”的文艺汇演拉开了帷幕。马兴明和邻居站在场边,随着三句半“永靖的灾后重建攒劲得呱”的节奏拍着手,脸上洋溢着笑容。
半个多月前,马兴明从微信群里得知村里要办篮球赛,自己平日里也喜欢打篮球,便早早过来观赛。
马兴明搬到安置点的时间不长,通过看球赛、看演出,他认识了不少新邻居,“现在住的新房子比以前好,又认识了许多新邻居,村里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感觉日子过得有意思、有盼头。”
比赛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伊星 摄
赛场外,不少群众推着自家的三轮车卖零食、烤烤串,马有卜和女儿在一处空地上铺了长长的一块布,干果、零食、茶叶等货物在上面一字排开。
马有卜的家就在附近,搬到福台新村后,他和家人在新房一楼开了家小超市。听到要办篮球赛的消息后,一家人分工合作,妻子看店,马有卜和女儿到赛场边摆摊,“光开幕这一早上就挣了500多元,我们打算一直摆摊到闭幕。”新家热闹、收入可观,马有卜眼角的皱纹里都是笑意。
1月22日中午,福台新村的第一次村民知情大会如期召开。
会上,王鸿鹏向村民们面对面介绍了福台新未来规划,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进行宣传讲解、答疑解惑,让大家更好了解村子情况,主动参与到村子的发展中来,共同为村子的美好未来出谋划策。
最近,王鸿鹏还和同事们打算着再办几场文艺演出、书法比赛、拔河比赛等等,让大家在新家度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
目光望得再远一些,要开办服饰加工车间,把村里的家庭妇女吸收到车间打工;要优化餐饮行业,把愿意开餐馆的村民组织起来到外地培训;要发展文旅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福台新村来……
王鸿鹏眼中的未来,也是福台新村群众心中美好新生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