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莲英
“玉米熟了”,听到这个字眼,总是给人一个诱人的条件反射,就是“饭熟了”的感觉,想吃。说到玉米,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生长在农村的人不但吃过,而且种过;生长在城市里的人虽没种过,但是都吃过吧,因为玉米太好吃了。
玉米虽说是碳水化合物,但是半成熟的玉米棒,吃起来像水果一样,香甜可口。黏玉米嚼起来柔柔糯糯,吃着舒服过瘾;水果玉米甜中带脆,像水果一样解馋;就连普通的玉米,新鲜的时候吃起来也是很香甜的,总能吃到粮食的鲜味。
小时候,农村的孩子平时没有零食可吃,在玉米棒能吃的时候,总是盼着吃到玉米。那时候,生产队为了不影响粮食产量,直到玉米完全成熟了才作为口粮分给大家。看着田里的玉米棒,实在馋得不行时,偶尔偷一两个也是常有的事。偷来的玉米太少,不好煮,就埋在做过饭的灶台中,烧熟了吃。那时候我也想偷来着,但胆子太小,终究没敢偷。而偷到玉米棒的家,烧玉米时孩子们几个人都守着,怕被哪一个偷吃了。当火中的玉米散发出香味时都垂涎三尺,想先尝一尝,可是刚一伸手就被烫着缩回来,即便如此,还是争抢着要掏出来。家里的大人怕烧伤孩子们,捡来一段烧火棍,把玉米棒从灰中掏出,剥皮后用刀切成几段,分给孩子们。吃到烧熟的新玉米,香甜的味道真是无以言表,那是世上最好吃的食物了。
那时候的孩子们不但爱吃玉米棒,也爱吃玉米秆。刚掰过棒子的玉米秆新鲜、水分多,甜得像甘蔗一样。大人们在地里掰玉米,孩子们跟在地里吃玉米秆,吃得满嘴都甜,个个高兴、满足。到了冬天,没有上学的小孩子们在村里成群地转悠,最喜欢到饲养圈院子阳面靠墙放着的牛槽里晒太阳,因为白天牛是放到山坡去吃草的。晒着晒着,只见有一个小孩拿着给牛储备的玉米秆嚼着吃,于是大家就拿来一捆玉米秆,立在牛槽边上,一人一根嚼着吃,边吃边晒太阳。冬天的玉米秆,虽然没有水分,但甜味还是有的。那时候的孩子们,没有讲卫生的概念,只要有甜味,啥都吃,比如苦菜根、蒲公英的花秆,还有好多的树叶、野果之类的,有时候吃着吃着肚子疼,可能是中毒了,细想起来还是物质匮乏的原因。
那时候,每到青黄不接的月份,就会打到国家给的返销粮,最多的就是玉米。玉米面有很多种吃法,可以做玉米馒头、玉米饼子、玉米撒饭、玉米糊糊、玉米疙瘩等等。玉米面好吃,天天吃也吃不腻。那时本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小金黄棒子比较小,产量也低,但是颜色特别黄,味道纯真。奶奶蒸的玉米糕,色泽金黄,冒着热气,很诱人,好似要渗出油来一样,看得人直流口水。人们遇到灾荒的时候,总是靠玉米面渡过难关。
玉米的成熟期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义上的成熟期就是籽粒饱满、含水量高,能煮着吃玉米棒的时候,人们都说玉米熟了;第二层意义上的成熟,是真正的成熟,颗粒变硬,不再适合吃玉米棒子,而是作为粮食可以磨面粉。
现在,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品种多,不同的地区都有适合种植的品种,再加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产量比以前高很多。吃不完的,可以当成商品粮卖给商贩,也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
由于玉米是稀播作物,相比小麦,种植的株距、行距都大,锄草、施肥、灌水、喷药都比较好操作。田行间里还可以套种其他矮秆作物,比如黄豆、甜菜、萝卜、豆角等等,粮食、蔬菜种植两不误。而且由于玉米不落粒,没有收割小麦那么紧张,所以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当前,家乡的玉米基本收割完了。收获时总感到一种满足,那是希望。当黄澄澄的玉米棒堆满院子时,总觉得那么养眼。有的人把玉米棒辫成辫子,挂在树上,像满树的金果;有的人缠在房屋的柱子上,像缠绕的金龙;有的人搭在架子上,像一串串的金钱;更有人用木条做成圆桶,里面装上玉米,上面再戴上草帽,真像一个小粮仓,有一种颗粒归仓的感觉,踏实,满足。
黄澄澄的玉米粒像黄金一样美丽,每一粒都是汗水的结晶、劳动的成果,在农民的心里珍贵无比。我爱玉米,它浑身都是宝,陪着我们走过那段艰苦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