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毅
“佳节又重阳”。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为何将九月九日称为“重阳”呢?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易经》中“以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三国时代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亦载:“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这就是重阳节(亦称重九节)的由来,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汉初。相传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后,伺候戚夫人的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嫁于贫民为妻。贾某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因此重阳节流传开来。”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秋风送爽,五谷飘香,最宜登高望远,赏菊赋诗。
每逢重阳这一节日,古人都要头插茱萸或佩戴茱萸囊,手提菊花酒,登山游玩,所以又叫“登高节”。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中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花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东汉年间,这个故事传开。从此,每逢农历九月初九这天,人们为求吉利和避灾消祸、长寿不老,登高的风俗就兴起来了。
后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的习惯。重阳糕就是用粉面蒸糕,辅料有枣、栗或肉。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小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的意思。旧时重阳节除吃重阳糕外,还饮菊花酒。据《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古人留下许多风俗习惯,文人墨客也为此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们通过古人的诗词,可以得知古时人们是怎样度过重阳佳节的。
登高之风,在唐代已很流行。文人雅士喜爱重九登高环顾,极目远眺。此时,各种绮丽风光尽收眼底,便会生出许多灵感,因此描写重阳登高远眺、欣赏山河美景的诗相当多。
唐代诗人刘长卿有诗云:“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现楼西。”杜牧的《九日齐安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邵大震的《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这些诗都抒写了重阳登高远眺,观赏山河美景的情形。
而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描写了作者在行军途中,适逢重阳,还念念不忘登高,怀念故园菊花的心情,也寄托着诗人渴望早日平定战乱,消除人民疾苦的愿望。
诗人李白在58岁那年的重阳节登上了巫山,写下了“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的诗句。杜甫也曾在重阳节独自登高远眺,写下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精光万丈的《登高》诗篇。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推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年仅17岁的王维,在诗中把异乡游子在重阳节时怀乡思亲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也反映了古人渴望在节日阖家团圆之心。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常将关于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流露出了真情实感。这种感情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述过,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念亲感情的格言式警句,千古流传。
菊花,不仅以她的娇容姿色、千姿百态使人倾慕,更以她的傲然性格和刚强气质令人折腰。自古以来,人们爱菊、赏菊、敬菊、赞菊,以菊喻志。于是,重阳赏菊饮酒,成为一个传统习俗。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黄金,适逢佳节,共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苏轼的“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陈与义的“重阳明日是,何处有黄花”等诗词,都道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
登高时插茱萸或佩戴茱萸囊也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茱萸,又名“艾子”,是一种有香气的植物,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据说可避灾。因而,在古代诗词中有不少关于插茱萸或佩戴茱萸囊的描写。晋代孙楚的《茱萸赋》中写道:“有茱萸之嘉木,植茅茨之前庭……”孟浩然的“茱萸正少佩,折取寄情亲”,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周贺的“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樽前”等。
然而,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写的重阳诗,情调却与古人截然不同。毛主席在《采桑子·重阳》一词中,以雄视千古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敌制胜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写下了“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不朽诗篇,借重阳赏菊的风俗,以充满豪情的诗句,歌颂了革命战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赞扬了无产阶级革命人生观,令人鼓舞,广为人们传诵。
朱总司令的《赏菊》诗:“奇花独立树枝头,玉肌冰骨眼底收。且盼和平同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这些诗句,为重阳节的活动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笔。
如今,我们在劳动、工作、学习之余,不妨到重阳节那天,旅游登高、身临峰巅,极目远望祖国大好河山,留恋壮丽秋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焕发精神,定会“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