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从饮食变迁看时代巨变
时间:2024-09-26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作者:马茹萍

记者 马茹萍

每个时代的美食,都有其独特的打开方式。时代不同,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记者深入探寻那些与国家共成长的饮食记忆片段,从最贴近人们生活的饮食开始,回顾那些充满年代感的“食”代记忆,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饮食记忆:吃顿饱饭是最幸福的事儿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与吃密切相关。聊起曾经的生活,临夏县漫路乡唐家外村的65岁蒲凤莲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小的时候,粮食紧缺,食物是定量发放凭票购买,我家兄弟姐妹多,大人们都不敢放开肚子吃饱。”

当时,群众餐桌上的主食是玉米面和青稞面等粗粮,蔬菜以大白菜、萝卜为主,家家户户桌上菜肴大多相似,食品种类匮乏单调,每一口食物都显得格外珍贵,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只是“能吃饱”,逢年过节,能吃顿肉是最奢侈的事。

“那个年代,哪里想过吃得香不香,记忆中每天下地干活,回家有啥吃啥。现在不一样了,食品越来越丰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蒲凤莲笑语道。

“河州味道”临夏美食消费季活动在临夏市举行

饮食种类:从单一到多元的蜕变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临夏大地,饮食文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食的充裕带动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呈现一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喜人景象。

现任临夏市八坊荣科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马维义,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对饮食变迁、人们餐桌的变化深有感触地说:“记忆中,牛肉面是奢侈品,后面发展成牛肉面加小菜、鸡蛋,这是一个跨越。后来,下馆子吃饭,点几个菜,饮食种类增多了。从饮食角度来说,人们的生活品质已显著提高。”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蔬菜、肉、蛋类等品种多样,食品市场快速走向繁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们的饮食需求已由“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

现在,走进临夏的大街小巷,各种美食琳琅满目,从传统到现代,从本土到国际,应有尽有。以牛羊肉制作的各类美食,鲜嫩的东乡手抓羊肉配上香醇的盖碗茶,还有河州包子、花馃馃、发子面肠、酿皮、甜醅等令人回味无穷的特色美食。

饮食传承:追求品质成饮食新时尚

如今在临夏,美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味蕾上的延续,更是文化与创新的碰撞。

临夏人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饮食理念从注重价格、数量到注重科学饮食、合理膳食,追求品质成为饮食新时尚。随着物流运输、电商的快速发展,人们能轻松吃到全国、世界各地的新鲜食材。食材运输让人们的“菜篮子”装得满、样数多,实现了装得好、装得鲜。

在临夏,各式各样的美食数不胜数,出现了一些将临夏传统美食与现代烹饪技艺相融合的各式菜品,受年轻人喜爱的西式面点、寿司料理、咖啡饮品等,成为普通民众均能消费起的融合美食。人们的饮食习惯,已从单一、吃精、吃细向多元、特色化转变。

临夏饮食文化的变迁,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缩影,也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成果。随着交通的便捷和信息的畅通,临夏美食逐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为临夏带来大量外地游客,他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了解临夏的故事和文化。这种双向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临夏的饮食文化内涵,促进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回望过去,从父母儿时的渴望“吃饱”到我们这一代的“吃好”,饮食变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味蕾,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也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绽放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编辑:海霞 张学梅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4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