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国
一盏灯就是一个世界。我说的这盏灯,是闪耀在记忆深处的马灯。
马灯又名马提灯,是一种装有玻璃外罩、可以防风的煤油灯,既可以手提,也可以挂在马身上,或挂在檐前的柱子上。一个锈迹斑斑的马灯,悬挂在老屋的檐前。我凝视着这盏马灯,仿佛看到了旧时光里无数个在灯下晃动的身影。一个布满老茧的手提着它,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脚步蹒跚的提灯人,把自己的影子交付给这盏马灯。于是,马灯毫不客气地将他的影子投掷到硬邦邦的路上。
马灯常常悬挂在牛屋的门口,既方便加料人进出,也能将门口的干草垛照亮。在马灯闪耀的光亮下,我看见两个铡草人的身影,那是父亲和哥哥灯下劳作时的身影。父亲蹲下身子,用双手传递干草,哥哥则弯腰按下铡刀后再站直腰身,一弯一时之间手中的铡刀将干草切成了均匀的小段儿。“嚓、嚓、嚓……”父亲和哥哥的劳作,在马灯的注视下变成了有节奏的乐声。
在灯光下,一头毛驴低着头,咀嚼槽内的草料。刚刚铡好的草料扔进马槽之后,驴子也会吃得津津有味。沐浴着灯光咀嚼草料的驴,像极了一位阅尽沧桑而信念不改的智者,它在草料的苦汁中,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
马灯下端有一个灯壶,拧着螺丝盖儿,上端还有两个铁盖,中间有一个玻璃罩,最上面是一根铁丝提手。灯壶里盛放着煤油,玻璃罩内有一根灯芯;灯芯点燃后,马灯便将乡间的夜晚照亮了。马灯可以防风,故而它成了最适合在野外游行的灯盏。马提灯,小时候一听到这个名字,我的眼前总会浮现一个四蹄生风的骏马身影;有了这盏灯,骏马驮着主人就踏进了夜的征程。
晒坪的边上立着一个铁叉,一盏马灯挂在这个铁叉上。祖父蹲在场边,抽了一袋旱烟后站起身,将马灯扭亮。火苗在灯芯的顶端升起,不断汲取灯壶里的油,保持着稳定的光亮。灯下的晒坪里,是刚刚脱下的麦粒,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祖父手持一个刮板,在马灯的照耀下,把那些铺展的麦粒拢在了一起,然后操起事先准备好的塑料布,将麦粒盖上。
马灯还喜欢挂在瓜庵前面的竹竿上。一盏点亮的马灯犹如风中闪烁的星星,守护着农家的瓜田,一个又一个圆滚滚的西瓜在灯光的抚摸下进入了梦乡。风吹不熄雨浇不灭的马灯,结在往昔日子串起来的藤蔓之上,曾经无数次把乡间的牛屋、晒坪、场院、瓜庵照亮。
乡下的马灯,渐行渐远。如今,在博物馆或民间收藏者的家中,才能看见它昔日的身影,想起它昔日的光芒。逐渐取代它的,是昏黄的灯泡、耀眼的白炽灯、迷人的霓虹灯、炫目的镭射灯、多姿的迷彩灯,还有汽车大灯和可以充电的手电灯……
现代科技介入后,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而快捷,灯光也变得异常辉煌。这些辉煌的灯光里,是不是也藏着一盏马灯的背影?这一刻,童年时期挂在牛屋廊檐下的那盏马灯,又一次在我的心中点亮。 ——摘自《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