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刚林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许多人开始注重对各类营养素的补充。大家都知道,维生素D对身体非常重要,是影响骨骼健康的关键营养素之一,它有助于钙在骨骼中沉积,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维生素D缺乏则可能会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外,它还与免疫系统功能、心脏健康和情绪调节有密切关系。
近日,记者采访临夏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何适时,他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于维生素D的使用仍然存在着认识误区。宝宝出生后,补充维生素D是必需的。正常出生的孩子一般从出生后15天开始补充,一直持续到2~3岁。但是,很多家长依旧存在非常多的疑问,甚至不小心走进了误区,掉进了补充维生素D的“坑”。
误区一:多喝牛奶就可以不用补维生素D
正解:1升牛奶维生素D含量5-40单位,多喝牛奶无法补充足量维生素D,但可以提供充足的钙源。
误区二:孩子经常晒太阳就不用补维生素D
正解:光照皮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肤色、纬度、海拔、季节、日照时间、大气污染、皮肤暴露面积百分比、服装类型和防晒霜的使用。我国多数儿童和青少年户外活动很难做到最大限度裸露皮肤,即使在阳光充沛季节,平均户外活动也难以达到1-2h/天。目前尚无法确定获得足量维生素D所需要的阳光照射时间,健康儿童和青少年除了通过饮食或阳光照射获取维生素D外,还应每天保持补充维生素D。
误区三:鱼肝油就是维生素D
正解:补充鱼肝油不仅补充维生素D,还同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在动物性食物、深色蔬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预防维生素A缺乏,一般补充到3岁。所以,健康儿童3岁以后,合理膳食,不需常规补充维生素A。
误区四:母乳喂养就不需要补充维生素D
正解:母乳是满足婴儿营养需求的最佳食物,但它所含的维生素 D 不足(<50IU/L),母乳喂养的同时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
误区五:随意调整维生素D服用的剂量
正解: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抽血检查25(OH)D,随意调整维生素D服用的剂量,其实这样做风险很高。当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或者是要调整维生素D服用剂量时,建议抽血常规进行血清25(OH)D检测。
误区六:孩子生病时停服维生素D
正解:维生素D应每天补充,即使患病,也要坚持每天的维生素D补充。如患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时,建议每天补充维生素D剂量400-800IU。
误区七:孩子长大了就不需要补充维生素D
正解:青少年缺乏维生素D的风险增加,努力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并维持正常体重指数,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健康膳食和参加足够户外活动,还应持续补充维生素D。
误区八:长期补充维生素D会中毒
正解:只有长期使用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时,才会发生中毒。维生素D摄入的可耐受上限的建议:婴儿1000IU/日;1-10岁儿童2000IU/日;11-17岁儿童和青少年4000IU/日。健康儿童和青少年每日补充维生素D原则上不会超过上限,是非常安全的。
误区九:肿瘤患儿不用补充维生素D
正解:肿瘤患儿缺乏维生素D的风险因素非常多,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甚至严重缺乏,更需要定期监测血清25(OH)D水平,按照相关治疗量进行补充。
那么,该如何科学补充维生素D?何适说,人体通过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途径获得维生素D。
外源性:只有很少数食物含有较多维生素D,例如鲷鱼、鳕鱼、金头鲷、角鲨、比目鱼、鳟鱼、鲑鱼、鲱鱼等。遗憾的是,绝大部分饮食中维生素D的来源微不足道。
内源性: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β射线照射后转化为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维生素D3,是机体吸收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但考虑到紫外线对儿童皮肤的损伤,不建议在阳光下直晒,散射光为好,裸露皮肤,无玻璃阻挡。
何适说,足月出生的无维生素D缺乏危险因素的婴儿,应接受 400IU/天的维生素D,而在存在维生素D缺乏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可给予1000IU/天的维生素D。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每天摄入200-400IU的维生素D,体重大于1500g的早产儿,建议每天补充400-800IU维生素D。此外,1-18岁健康儿童和青少年除了通过饮食或阳光照射获取维生素D外,还应持续补充维生素D每天600IU,有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风险的青少年每天至少1000IU。服用抗惊厥药、口服皮质类固醇、抗菌剂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患者,其维生素D摄入量应至少是建议的每日摄入量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