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首页
新闻
甘肃
国内
国际
外媒看临夏
公示公告
了解临夏
县市动态
图文板块
经济建设
文化旅游
临夏花儿
政务信息
体育事业
教育
民族团结
招商信息
社会民生
法治建设
健康
民族日报
临夏电视频道
临夏综合频道
临夏文旅频道
视频新闻
临夏新闻
关注
法官大讲堂
电视节目
文化临夏
舌尖上的临夏
畅游临夏
纪录片
新媒体
海报
短视频
H5
党建
广播
临夏新闻
973养生吧
经典在路上
中国笑星
太阳宝贝乐园
公示公告
其他
拍牡丹:临夏人最高级的浪漫
时间:2024-05-29
首页
>
图文板块
>
社会民生
“牡丹热”自古有之。“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唐朝白居易笔下的赏牡丹盛况,就跟我们今天的抖音热搜、热歌霸榜差不多。
高原紫斑牡丹基地 马忠华 摄
在临夏,每年五月,牡丹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角,见面打招呼从“吃了吗?”变成“你家牡丹开了吗?”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一日三餐。
一时间,朋友圈里与牡丹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比比皆是。人们以竞相赏牡丹为乐事,而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拍摄。有人喜欢白雪塔的浪漫,有人爱恋河州粉的纯洁,有人醉心蕉头朱砂的高雅,有人沉迷玉壶冰心的祥和。大夏河边的牡丹长廊是拍照打卡的胜地,院中的牡丹迎客是烘托氛围的良方,瓶中的牡丹插花是生活情趣的表达,如果在牡丹背景下来一张全家福,那可谓是临夏人最高级的浪漫了。
天生丽质
牡丹似乎从不掩饰她自己的光芒,春风吹拂、渐渐苏醒,伸个懒腰、缓缓绽放,落落大方、花开未央,便不可一世地惊艳了天下。仪态万千,雍容华贵,牡丹的天生丽质让本就喜欢追求美好的人乐此不疲,不必花费多少心思就能找到契合自己的一款。
丹香引蜂 包润生 摄
临夏紫斑牡丹有着800多年的历史,因花瓣基部有明显色斑而得名。相比中原牡丹、江南牡丹,紫斑牡丹具有更加明显的高品质特征,寿命长、株型高大、香气袭人。而且,临夏因不同地区的海拔差异,紫斑牡丹有着长达三个月的观赏期,引得无数摄影家竞相拍摄。
在2023年8月15日举行的首届“方圆杯”牡丹摄影大赛上,就收到省内众多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的投稿,其中,组照类作品35组、单幅类作品547幅、短视频25个,分别获得各类奖项。荣获二等奖的我州著名摄影家作品《高原紫斑牡丹基地》备受大家的瞩目,作者在这幅牡丹作品中拍出了临夏独具气候海拔特征下呈现出的“一眼望四季”的奇观,让很多评审家叹为观止。
临夏人有能力识别牡丹所呈现的客观美,并且有潜力创造关于牡丹的一切美好事物。
情感表达
牡丹满足了人的审美需求,但孤芳自赏对于牡丹而言似乎有些不合适,那不妨将这份美好赠与别人。
河州牡丹 赵永正 摄
牡丹成了情感的载体,那些用语言或行为不便表达的情感,都可以用牡丹来传递。最常见的,就是用牡丹来抒发作为临夏人的自豪。既有文人“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的赞誉,更有老百姓随口唱起的花儿“深不过海来高不过山,俊不过临夏的牡丹”“好丝绸出在杭州,好牡丹出在河州”。
牡丹还常常与爱情联系在一起,牡丹绽放的场所会让女性感觉更加浪漫。“老奶奶(临夏老年夫妻间的称呼),站好,我给你跟牡丹啦照个相!”相濡以沫的爱情不就是每年牡丹花开的时候,老爷爷以牡丹为背景给老奶奶照相的情景吗?其情其境,让牡丹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
意识象征
牡丹作为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国花,地位一直不曾撼动,是有其渊源的。魏晋南北朝时就有牡丹栽培记载,在唐宋艳压群芳被誉为“花王”,明清迁都北京,在极乐寺内遍植牡丹,题匾曰“国花寺”。牡丹在经历千余年的演化和沉淀后而愈发风姿绰约。
竟芳 马忠贤 摄
牡丹之美在不娇、不傲。被众星捧月,但并不娇气,“百处移将百处开”,不管身在何处,都倾其所有绽放舒展,将美毫无保留地呈现。
牡丹代表着富贵、祥和,临夏人喜欢种牡丹,民间曾有“家家庭院种牡丹,户户堂中挂字画”的习俗,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寓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年牡丹花开,临夏人都会邀请客人来家中赏牡丹,倒上八宝盖碗茶,摆上自家做的花馃馃……看着亲朋好友与自家牡丹贴脸合照,主人心里别提有多开心。最后,再与牡丹拍上一张大合照,发个朋友圈,心情就跟五月的牡丹一样,乐开了花……
传播赋能
牡丹,作为城市的文化标识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进入五月,“临夏紫斑牡丹”“牡丹长廊”“河州牡丹嘉年华”等成为网民关注、检索的热词。在今年的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期间,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以视频为主,加强交互传播,创造性做好牡丹营销,用青春语言讲好临夏故事,与网络名人、游客、市民共同创造了多个热点话题。在“十省名城联动 共扬国色美名”——“盛世牡丹耀中国”大型融媒体联动报道中,总阅读量高达2亿+,州融媒体记者、市民、游客通过新锐视角、灵活镜头、可感方式,共同呈现了临夏之美、牡丹之美。
人花两相映 莉莉 摄
随着“汉服经济”的火热“出圈”,文旅消费既叫好又叫座。在河州牡丹文化节期间,百里牡丹长廊、八坊十三巷等网红打卡地,吸引着一拨拨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前来拍照打卡,成为一道道靓丽的新风景。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更是带动了周边经济,这也更好地阐述了“从人养花到花养人”的经济模式。
不仅如此,前来拍照打卡的人群中,老年人也是主力军。来自州外的旅游大巴载来了一批批游客,“来来来,你们站一起,我给你们拍一张,发给娃娃们看一下,这里的牡丹多漂亮!”老人们赏牡丹、拍牡丹,逛完八坊十三巷和牡丹长廊,再去折桥湾吃上一顿农家美食,可谓是养心又养神。
牡丹香满园 晓云 摄
临夏人对牡丹的分享欲与生俱来,牡丹也因临夏人的热爱而出彩出圈……
编辑:
责编:孔令定
新闻鉴读
春日的临夏东郊公园碧水荡漾、春花烂漫
春日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的刘家峡大桥,壮观美丽!
砖雕无疑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雕刻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实用美术和建筑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更成为中国建筑史上彰品东方美不可磨灭的一笔。一方青砖里不仅藏着广阔乾坤,还留存着中国千年古韵。
就业创业春潮涌
十三届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召开
全媒原创
超美味!“小红伞”下的美食,绝不能错过~
64.1%!兰合铁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春日的临夏东郊公园碧水荡漾、春花烂漫
砖雕无疑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雕刻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实用美术和建筑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更成为中国建筑史上彰品东方美不可磨灭的一笔。一方青砖里不仅藏着广阔乾坤,还留存着中国千年古韵。
海报丨临夏蛋雕,指尖上的艺术~
新闻排行
就业创业春潮涌
春日的临夏东郊公园碧水荡漾、春花烂漫
春日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的刘家峡大桥,壮观美丽!
砖雕无疑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雕刻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实用美术和建筑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更成为中国建筑史上彰品东方美不可磨灭的一笔。一方青砖里不仅藏着广阔乾坤,还留存着中国千年古韵。
十三届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召开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
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