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6日
【德润临夏】汇聚榜样力量 厚植道德沃土——首届“电信杯”临夏好人风采
时间:2024-03-13 作者:马宇

QQ截图20240306091015.png

崇德向善,明德惟馨。

如果说生活中总有一些事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人让我们铭记,那么,我们身边涌现出的临夏好人必在其中。那一张张朴实的面孔、一件件感人的事迹,都带着温暖人心的力量。这些力量,使河州大地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风尚深入人心。

“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本报今日特推出专题,共同学习临夏好人事迹、领略临夏好人风采,让一粒粒向善的种子在临夏开出最美的花朵。


郭通平 身残志坚 福泽乡邻

a79eef7d-5e67-4972-8c7f-b85a28d321fb.jpg.jpg

郭通平

因幼时高烧,东乡县河滩镇大塬村村民郭通平患上了脊髓灰质炎,尽管父母带他四处求医,最终还是落下了左下肢瘫痪的严重残疾。后来,逐渐走出阴霾的他默默立誓:要成为自己的顶梁柱。

1990年,郭通平考入临夏县职业技术学校。掌握一技之长后,干起了家用电器维修工作。他一边免费培训残疾人学员,一边为周边的残疾家庭免费维修家电,还为特困残疾人家庭免费发放洗衣机和电视机。

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郭通平看到许多农村残疾人找不到出路、生活困难,他决定转行到养殖行业,带动更多农村残疾人增收致富。

2012年,由郭通平担任理事长的东乡县泽民生态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以“公司+残疾农户+合作社”的生态养殖模式,与周边50多户残疾人签订养殖协议。经过苦心经营和不断发展,在合作社就业的残疾人人均年收入1.5万元左右,辐射带动残疾人100户以上。

在不断做大做强企业、扶持带动残疾人就业的同时,郭通平积极参与支持公益事业发展,努力为社会奉献一份力量。从2018年开始,他带头筹措资金,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慰问残疾人;2023年12月21日,向积石山县地震受灾群众送去温暖,鼓励他们坚强面对挫折、树立生活信心。


肖道麟 桩桩善举暖人心

452b5337-6090-43ac-b725-bb95e6bf3e53.jpg.jpg

肖道麟

肖道麟是临夏道合出租车服务有限公司驾驶员。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恪守交通法规,规范运营、热心服务、精益求精,力求让每位乘客舒心上车、开心下车。

2022年,公司接到一名残疾人求助,称每次乘车去医院需有人抱他上车,还要搬轮椅,会耽误很长时间。收到求助后,肖道麟第一时间应下接送该乘客的任务。

同年8月13日,肖道麟驾驶出租车行驶至一十字路口时,看到路中间的小型红绿灯因暴风雨倒在路中间,交通受到严重影响,他立即下车扶起。恰巧这一幕被路人看到,用手机拍下发布到网络上,引起市民与网友的广泛好评。

每年高考期间,肖道麟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爱心送考”活动。为保证考生准时到达考场,他总是提前来到指定地点守候,确保考生顺利参加高考。

疫情期间,肖道麟主动参加公司组织的应急支援车队,昼夜接送病人,每天接送病人达100多人次……

肖道麟一直坚持做好事、做善事,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用一桩桩善举善行温暖人心,让爱充满小小车厢、一路相随。


高自孝 亲民爱民的好支书

b7d0ef9e-e0c7-49d7-926d-b9f6d9908410.jpg.jpg

高自孝

2005年,高自孝退役,现任临夏县刁祁镇围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作为一名党员,他坚守初心,不断创新探索社会治理模式,精细化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同时,牵头成立村青年志愿服务队,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破解了乡村教育“空心化”问题。

围场村有一对苦命姐妹——莲儿与月兰。2020年,因婚姻不幸,月兰无家可归,独自带着儿子回到围场村。高自孝闻讯后,将母子俩安顿在旧村委会闲置的空房里,为其置办生活用品、办理落户、给孩子转学籍、申请低保,解决了月兰的燃眉之急。月兰的三姐莲儿,因生病变得疯癫,高自孝亲自开车将她送到州中医医院接受治疗、办理残疾证。经过连续治疗,目前,莲儿的病情有了好转,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高自孝是全村出了名的大忙人。每天一大早,找他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交医保、申请低保、调解矛盾、劝返辍学生等件件事情都离不开他,除了村委会,群众家便是他的第二办公场所。他时刻关注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冬日下雪的早晨,高自孝总会带领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各巷道扫雪,为群众安全出行清理出“绿色通道”。

高自孝心系群众,用实际行动为千家万户传递温暖和幸福,是围场村人人称赞的亲民爱民的好支书。


王福祥 热心公益传大爱

1348b439-92d8-4567-8b5b-f7895ab42662.jpg.jpg

王福祥(左)

和政义工部落协会会长王福祥,出生于和政县陈家集镇上王家村杨家社东乡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多个“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等奖状,预示着他日后更加出色。

小时候,王福祥有一个愿望——长大后一定要凭借自身努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2014年,在大学读书的他和伙伴们一道发起和政县首届“宁河杯”大学生篮球赛,并加入球赛的志愿服务活动。

2015年5月,他在腾讯公益官网尝试注册乐捐账号后,成功实施首个“为140个孩子筹物资”的助学公益项目;7月,他发起“34个孩子的求学梦”助学项目,带着腾讯乐捐筹集到的爱心物资,到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坡小学,为34名学生送去爱心人士捐赠的学习用具等物资。之后,他又相继发起“助梦梁河学子”“山那边的求学路”“快乐候鸟计划”等诸多公益项目,结识了省上公益界的各方公益人士,有了更多资源去帮助别人。

2016年初,创建临夏青年公益联盟;6月,他和几个大学生一起创办和政县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社会公益组织——和政义工部落协会;8月,他发起“快乐候鸟计划”,一个专门关注西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困境儿童的公益项目,尝试为在校留守学生送去温暖和关怀……

小到帮助别人、捡拾垃圾,大到对接基金会、筹集公益项目资金,他一直没有放弃公益。在他看来,做公益已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说,公益会永远伴随他走下去。


马世华 挺身而出 勇救落水女童

82499727-30d8-43ba-89a7-f414d0834f46.jpg.jpg

马世华

2023年6月22日,正值端午假期,在临夏县关滩沟景区游玩的马世华发现一名小女孩不慎落水。“当时,她的一只胳膊露出水面,眼看快要沉下去了……”虽然马世华是不会游泳的“旱鸭子”,但看到小女孩情况危急,他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救起小女孩,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7月3日,被救小女孩家属携带锦旗和鲜花,来到马世华工作的临夏移动公司当面致谢,同事们才知道马世华挺身而出勇救落水儿童的事。小女孩妈妈激动地说:“如果不是他及时出手,我真的不敢想象孩子那天会是什么结果……”在得知马世华因救人导致手机损坏需要维修时,小女孩妈妈偷偷将500元红包塞在鲜花里,以示感谢。马世华坚决不收,他觉得这只是举手之劳。作为一名父亲,他希望通过这件事为自家孩子树立榜样、为公司同事做好表率。经过再三沟通,马世华最终将钱退还给了小女孩妈妈。

在工作期间,马世华曾荣获“服务明星”“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是公认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党员。他常说:“只有跟党走,才能让青春闪光。”


张 隆 激流救人 践行铮铮誓言

f4dbaec0-e9aa-434d-896c-becb94081a08.jpg.jpg

张隆

2023年5月22日早上,永靖县公安局刘家峡派出所辅警张隆在驾车参加特警训练途中,经过县城彩虹桥附近时,值班工作群里发出彩虹桥有人落水的警情。看到消息的那一刻,张隆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救人!便急忙调转车头往事发地赶去。

停车后,发现黄河水中有人在不停挣扎,张隆迅速拿出车中的救生衣跳进水中……由于事发突然,他没来得及脱身上的衣服和鞋子,入水后身体异常沉重,游动非常吃力,但救人的信念支撑着他奋力游向落水者。凭借在部队和入警时练就的过硬身体素质,他一步步向落水者靠近,终于看清是一个脸色苍白、眼神惊恐、极度疲惫的男孩。用手抓住孩子的那一刻,张隆笃定孩子有救了!往回拖游时,发现孩子呼吸微弱、无力挣扎。为防止二次呛水发生意外,他又一猛子扎入水中,用头奋力将孩子举到胸前,快速往岸边游去……当把孩子交给家长时,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家人激动得抱头痛哭,周围群众纷纷拍手称赞。

刚过而立之年的张隆,自2020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主动适应公安工作,在人民群众生命危险的紧急关头,奋不顾身、纵身一跃,身体力行书写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易兆玺 坚守初心使命 选择无悔人生

cb48c90e-0161-4c22-bbb4-456178707bd6.jpg.jpg

易兆玺

康乐县消防救援大队专职队队长易兆玺于2019年10月加入消防队伍。4年来,他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先后参与“使命行动2022”“陇原砺剑·2023”、一线抗疫消杀任务、特大火灾扑救及山体滑坡等特殊灾害事故处理,屡立战功,用汗水和热血保卫人民群众生活安宁。

2022年8月,康乐县突发持续性暴雨,短短一天发生几十余处险情,群众被困家中等待救援。接到报警后,他和队员们携带救援器材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老人和小孩尽数背出。在另一起警情中,因河水暴涨淹没公路,导致路上的车冲到一起,一名群众被困车中。为了尽快疏通道路,他和队员们连夜奋战,最终将人员救出。一天两夜过后,各处险情被一一消除,所有被困及受灾群众转移至安全区域。

2021年冬天一个寒冷的凌晨,有人跳楼夹在两个楼的夹缝中。易兆玺义无反顾跳下抱住跳楼人员,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坚持了半个多小时,冻得瑟瑟发抖、脸色铁青,他又一次安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易兆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消防人“赴汤蹈火 敢打必胜”的精神,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马成杰 坚决冲锋在前

3a703895-b537-41dc-9b23-a97852af6761.jpg.jpg

马成杰

2023年7月8日12时许,东乡县公安局龙泉派出所所长马成杰在唐汪镇杏子采摘节执勤时,接到一少年在洮河溺水的警情后,他和同事龙福伟主动请缨,顾不上河流急、水位深,毅然挺身而出,拼尽全力将溺水者救到岸边,并及时送往医院,挽救了一条生命。

危难彰显真情。马成杰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评为2023年度全州典型突出的见义勇为代表。面对荣誉,他坚定地说:“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如果今后遇到同样的事,我依然会冲锋在前。”

马成杰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渗透到自身的一言一行,热心帮助群众、关心群众冷暖、体贴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自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凭着对警察工作的执着和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以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将满腔热情倾注于人民公安事业中,以身作则,用行动维护了公安民警执法为民、热情服务的光辉形象。

马成杰始终坚持一条原则: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几年来,他参与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几百起,其中调解家庭婚恋矛盾182余起、邻里矛盾230多起。


孔鹏海 真情洒满驻村路

e1819a2e-2e8b-4553-8a2c-a20640f36ad1.jpg.jpg

孔鹏海

1988年出生的孔鹏海,从2017年8月至今,先后担任永靖县新寺乡崖头村、川城镇下岭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获得“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第四届永靖县最美基层干部”等荣誉称号。

自驻村以来,孔鹏海通过走访,发现永靖县西山片区普遍存在土地单产低、农业产业链短等问题。为此,他连续3次主动向单位申请延续驻村,愿意为山旱区乡镇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子:

2018年,在新寺乡崖头村推广种植西瓜获得成功,于2020年自费试验山旱区西瓜育苗技术,现已累计推广300余亩,群众受益120余万元;

2021年,首次自费引进试种巨菌草获得成功,累计推广1000余亩,首次提出“巨菌草—玉米套种模式”,为保障山旱区粮食抗旱稳增蹚出了可行路子;

2022年,首次在川城镇下岭村开展适度规模庭院温棚示范建设获得成功,现已在全镇范围内累计建设400余座,深受群众欢迎;

……

回顾6年的驻村经历,这个在县城长大的年轻人,在山区乡镇扎下了根、留下了情,脸变黑了很多、说话嗓门也大了许多,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村官”,用青春浇灌出属于自己和乡亲们的“春天”。


赵学红 一腔热情育桃李 三尺讲台绘青春

dba37ad6-7b8d-484d-b9d1-8fe6a846db70.jpg.jpg

赵学红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用爱温暖学生一辈子”。这是积石山县吹麻滩小学副校长赵学红的座右铭。

三尺讲台是赵学红耕耘的一方天地,渴求知识真谛是她无穷的动力。大学毕业后,赵学红毫不犹豫选择了教育行业。在工作中,她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是赵学红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她真抓实干,不断研究新教法和新模式,概括总结“点拨教学法”“联系实际法”等教法,提出“以优带差”“结对子”学习要求。多年来,她恪守职业规范,所任班级的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赢得师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赵学红获得甘肃省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甘肃省第四届中小学“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研训基地校学科导师等荣誉称号。她执教的课例《景阳冈》《伯牙绝弦》获全国“一师一课”活动省级优质课一等奖、《酸的和甜的》等多个课例获州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她还积极承担县上的各种教学培训工作及教研项目,多次在积石山县特岗教师、“青蓝工程”“送教下乡”等培训中作专题讲座,授课时数达300多节。


康红红 扎根基层一线 彰显巾帼风采

bf1b8559-87ed-431f-ab24-bdd3f15ab1eb.jpg.jpg

康红红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愿意到城北新村,投身乡村振兴最前沿,让青春绽放在祖国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这里纵然有艰辛,但点点滴滴都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驻村1年期满,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康红红,在工作笔记上这样写道。

今年33岁的康红红是州政协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干部。2022年4月,单位拟调整驻村工作队员,在征求大家意见时,康红红主动提出“我想到最基层去锻炼学习”。经综合考评,她成为州政协联系帮扶村城北新村的驻村工作队员。由于工作出色,2023年4月,被一致推选为城北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

上任之初,康红红遇到了如何拓宽城北蜜桃销售渠道问题——桃子卖给谁?价格怎么样?这些都是她反复思考的问题。为缓解蜜桃滞销问题,她主动当起了“推销员”“代购员”,经常去临夏、兰州、青海等周边地区找市场,一天下来要打几百个电话,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推销蜜桃达1万多斤。

现在回想起来,康红红说:“一想到桃子全部卖完后,工人们的工资及时发放到手里,全村村民都能分到红利,就是我最开心最幸福的事。”


王维胜 笔耕不辍 履践致远

bbdc5763-eae7-48ef-8177-cc49097397f4.jpg.jpg

王维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奖入围作家、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学院签约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河州》杂志主编、州文联二级调研员、州作家协会主席……拥有众多头衔的王维胜作为我州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临夏文学史上创造了两个第一——创作了我州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黄蜡烛》和我州历史上第一部入围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花儿》。

细数这些年,王维胜共创作出版《黄蜡烛》《双城》《打马走过草地》《花儿》《胡廷珍传奇》《马殿选传奇》6部长篇小说。作品曾获《小说选刊》笔会奖、黄河文学奖、敦煌文艺奖等多个奖项。

除了写小说,王维胜对历史文化也很感兴趣。按照《胡廷珍传奇》一书的思路,他参与到胡廷珍烈士纪念馆的策展中;利用自己熟悉地方文化的特长,积极建言献策,参与临夏市八坊十三巷景区文化策划;注重培养扶持文学新人,繁荣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扎根于土地和人民的文学,才有丰富的营养和无穷的力量,这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王维胜勉励我州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广大文学创作者要从临夏的历史变迁、人文底蕴和时代风貌汲取养分和灵感,沉下心来磨砺创作技巧,精雕细琢、勤奋笔耕,倾情书写故乡。”


郭占忠 农技为笔 大地为纸 兴一方农业

6d299e99-dd81-42b0-b523-d3e62fdf1db5.jpg.jpg

郭占忠

在临夏县蔬菜基地,人们常常会看见一个穿着朴素、充满活力的身影,他就是走东家、串西家,深入蔬菜生产一线,手把手传授蔬菜种植技术的该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郭占忠。

提起郭占忠,广大菜农赞不绝口:“我们的蔬菜产业能取得这样好的效益,都是‘郭站’风里来雨里去、长期蹲点服务的结果,如果没有他的精心指导,我们靠蔬菜种植不可能过上如今家家住新房、四季吃鲜菜的美好生活。”

多年来,郭占忠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先后引进蔬菜、花卉等农作物新品种50多个,推广应用无土栽培、无人机病虫害防治、智慧农业等新技术20多项。

他还带领农户打破原来分散经营、效益低下的产业模式,促进农户与多种经营主体联合抱团发展。经过不懈努力,让群众看到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前景,提振了农户主动参与发展的积极性。

现已年过半百的郭占忠,仍坚持奔走在基层农业生产一线,完成50多项农业关键增产技术推广和重点科技示范项目,走出了黄土变金、促农增收的新路子,用高原蔬菜的一片“绿”,扮靓了产业振兴的阳光大道。


王宗国 躬耕杏坛二十载 一路芳华一路歌

d7f49ead-8a36-4726-b189-df5af94b43d4.jpg.jpg

王宗国

在近25年的教育生涯中,积石山县田家炳中学教师王宗国,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辛勤耕耘,诠释对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深刻体会人民教师的艰辛与收获的幸福。

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他每天坚持提前半小时到校为学困生辅导,25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

2016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气异常寒冷,一名学生突发疾病,情况十分紧急。他和几名同学轮流背着生病的学生赶往医院,从当天夜晚一直陪护到次日早晨,直到生病学生的爷爷赶到医院,他才如释重负。

班上大部分是寄宿生,父母不在身边,生病没人照顾,因此,他的办公桌抽屉里始终放着治疗头疼感冒、消化不良、跌打损伤等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2019年,王宗国发现班里一名学生沉默寡言、性格忧郁。了解后得知,该学生父母离异,父亲受重伤瘫痪在床,靠爷爷奶奶操持农活供他和妹妹上学。王宗国立即组织班上学生为其献爱心,把50名学生的温暖和自己的1000元钱送到他家。在之后的日子里,王宗国上班买早点总会多买一份给该学生,过生日时还会为其准备礼物。

王宗国总说:“教师这个职业辛苦,但只要热爱学生,热爱这份事业,就会尝到幸福的味道。”


邱玉霞 用爱撑起一片天

b6b2926b-83fe-400e-9dab-536bc53a45cf.jpg.jpg

邱玉霞

临夏州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护士长邱玉霞今年只有35岁,可她的工作经历却很丰富:先后参加过甲流H1NI、禽流感H7N9的救治与护理;2020年1至3月随甘肃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甘肃省“抗疫最美家庭”奖、临夏州“三八红旗手”、临夏州“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全省优秀护士”……从业15年,她获奖颇多,2023年被推选为州人民医院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2012年中秋,邱玉霞的公公突发脑血栓,当时她的丈夫在康乐县打工,状况危急,婆婆着急让儿子回来。邱玉霞担心婆婆情绪激动犯高血压,安慰说:“妈,爸的病情已经控制住了,他工作比较忙,就让他安心上班,家里有我,您放心。”

就这样,邱玉霞细心地照料公婆,每天早早起床,给公婆做好早饭。午饭和晚饭天天换着花样做,只为让他们吃上可口的饭菜。公婆逢人就夸:“我儿子找了一个好媳妇,这是我们一家人的福分!”“其实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但我这个人有点倔,就想尽力把该做的事情做好!”邱玉霞用质朴的话语,诠释出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医的美德。


线苏夫也 丈夫瘫痪 妻子用爱守护

25621aeb-835d-4130-8570-56ae1cf2f0cc.jpg.jpg

线苏夫也

今年36岁的康乐县八丹乡麻湾村村民线苏夫也,是一名普通而不平凡的回族妇女。几年前,她的丈夫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肢体一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在之后的日子里,线苏夫也扛起了照顾瘫痪丈夫、年迈公公及3个孩子的重担。

她的丈夫原本是一个爱说爱笑的人,生病之初因接受不了自己瘫痪和失语,脾气变得暴躁、经常发火。线苏夫也体谅丈夫的难过,一如既往地细心照顾、开导丈夫。

这些年,丈夫没有生过一次褥疮,身体没有一点异味。线苏夫也在照顾丈夫、耕作田地的同时,还要照料年迈的公公,供3个孩子上学。

每当天气晴好时,线苏夫也把丈夫扶到大门口,晒太阳;天气不好时,丈夫就在家里听广播、看新闻,以前的爱好一样没落下。现在,她的丈夫逐渐恢复,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村里人说,像线苏夫也这样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媳妇很少见。每当听到这样的赞扬时,线苏夫也说:“只要能让丈夫过得舒服点、让年迈的公公吃到可口的饭菜、3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所有的付出就很值得。”


宋小霞 用行动诠释孝与爱

38b7f141-c26b-4c44-8d7e-8c0531a3ed5c.jpg.jpg

宋小霞

在亲戚朋友眼里,她是个好儿媳、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在同事眼中,她是个好干部。当听到大家由衷地夸赞时,身为临夏市委党校教师的宋小霞坦言:“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自1998年结婚后,宋小霞视公婆为亲生父母。以前,她的婆家在积石山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她省吃俭用置办家具、为公婆添置衣物。

2009年,婆婆被检查出双腿骨股头坏死,从此失去了行走能力。为了能早日康复,她每天都扶婆婆在院子里练习走路。婆婆有眼疾看不清楚,为减少磕碰,她把饭菜盛好端给婆婆。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她任劳任怨,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伺候,从不厌烦。

5年前,婆婆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经常大小便失禁,但她没有嫌弃,面对婆婆紧张无助的表情,她坦然地说:“别害怕,人都有老的时候,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也不例外。”默默为婆婆擦洗。

除了无微不至地照料婆婆,宋小霞还要照顾借住在家的亲戚孩子的学习、生活。如果积石山县的亲戚来临夏市看病或办事,她跟前跟后做向导,同事经常开玩笑说:“宋小霞的家成了积石山驻临夏市办事处。”


马热哈麦 孝老爱亲的好儿媳

49bbd5c8-2117-431b-afce-be1b2411bbdf.jpg.jpg

马热哈麦

在广河县齐家镇马家湾村,有一位优秀的女性:用心照顾家庭、培育子女、担负家中劳务和农活的同时,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婆婆,她就是马热哈麦。她的举动不仅得到左邻右舍夸赞,还获得2023年“广河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8年前,马热哈麦的婆婆因病瘫痪,她既要耕作农田、喂养牛羊贴补家用,还要照顾家人饮食起居和教育孩子,每天起早贪黑,勤勤恳恳,从不叫苦叫累。

走进马热哈麦家,小院干净整洁,婆婆房间更是亮堂宽敞,每一件家饰都被擦得锃亮,家里温馨舒适,很难看出这是一个瘫痪在床老人的久居之所。

每天早晨,她将婆婆抱到室外晒太阳;中午,给婆婆按摩腰腿;晚上,帮婆婆擦洗身子……她的一天,总是忙忙碌碌。

马热哈麦说:“老人喜欢吃一些细软的食物和一些他们那个年代的饭食,不会做就向邻居请教。老人年事已高,如果饭菜不合胃口,身体就垮了。”

马热哈麦家里不是很宽裕,但很温馨,丈夫做养殖和贩运生意,大儿子就读于兰州理工大学,二儿子和小儿子在读中学和小学。面对马热哈麦的付出,丈夫马忠华说:“她的一片孝心我都看在眼里,我心里非常感激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凡的马热哈麦真挚待人、孝老爱亲的不平凡事迹感动着很多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孝老爱亲的可贵品质。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