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怀斌 梁永吉
临夏州妇幼保健院恪守“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原则,在短短3年时间里,彻底改变基础设施、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滞后的现状,实现了“公益”“效益”双丰收。
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
1月23日是州妇幼保健院完成整体搬迁两周年纪念日,精彩动人的事从“搬迁”前一年开始。2018年底,州委、州政府决定将州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至州人民医院旧址并进行改造提升。2019年,正当搬迁改造的关键时刻,州上对全州各项建设提出新要求、树立起新标杆,5月初,州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求按照省内最高标准,打造一所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妇幼保健院。“这是临夏人民的幸事!州上的要求,让州妇幼保健院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院上下对医院的发展充满信心,也感到身负的责任!”州妇幼保健院院长韩世强回忆当时的情景。
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让韩世强在参加全国妇幼保健院建设培训班时发现,主讲《妇幼保健机构建筑设计》的张九学教授是全国医院建筑研究方面的专家,不仅执笔编写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版的《妇幼保健机构建筑设计指南》一书,而且承担过百余家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规划和建筑设计。课余时间,韩世强多次找张九学请教医院搬迁规划设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提出了州妇幼保健院改造提升的初步方案。
之后,根据这个方案设计,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目标,对医院进行了改造提升,在基建、医疗流程、信息化智能化、精装修、软装修等方面都实现了高标准整体规划。
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医疗设备配备,州妇幼保健院都是超前谋划和建设的。搬迁前,根据实际需求,提出了1.1亿元、1.2亿元、1.4亿元等3个标准的医疗设备配备方案,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州上作出指示——“以做好全州妇女儿童健康为目的,尽可能加大投入,按照1.4亿元的最高标准,完成医疗设备配备!”
特殊的关爱,莫大的鼓舞。
“州妇幼保健院的建设标准,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临夏党委政府竭尽全力,在妇幼健康事业上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看齐的实际行动。”参加过全国许多地方医院设计的张九学说。
“我们参与了临夏许多项目的建设,知道临夏财力并不宽裕,但对这个项目投资巨大,这是州委、州政府对临夏妇幼保健事业的高度重视!”承建单位负责人赞叹道。
“州委、州政府如此关心我们医院的建设,作为一名妇保院人感到肩负的光荣使命……”州妇幼保健院广大医护人员这样认为。
正是基于这种共同认识,用400天的时间,高标准完成了州妇幼保健院的提升改造,并投入使用。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走进医院,这里的每一件设施崭新如初。“两年多,医院几乎没有出现过基础设施损坏现象,每一个设施都结实耐用。”负责维修的张师傅说。
这里,医护人员凭借医院现代化的智慧系统和覆盖全院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院“医护一体化、门诊住院一体化、临床医技一体化、移动固定一体化、院内院外一体化”医疗服务,产科、妇科、儿科均已实现一站式服务,超声检查项目和缴费都在同区域,有效缩短了患者的就诊时间,高效、便捷、最佳的治疗途径及方案,最大限度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
按照省内一流标准,医院装配了产房、手术室、实验室、新生儿重症室、重症ICU室、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产前筛查中心、生殖医学科室、儿外科室等,很多设备填补了州域空白。
打造过硬的医疗队伍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借助整体搬迁和提升改造机遇,州妇幼保健院书写了人才建设的精彩篇章。
抓住机遇,壮大医护队伍。2018年,州妇幼保健院只有112名职工,为迎接新的发展,该院按照三级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和500张床位规模,壮大医护人员队伍,在州上大力支持下,通过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录、州内选调、特岗特聘、自主招录等方式,全院发展到现在的517人,为医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院内培训,提高医护整体水平。自2019年以来,州妇幼保健院举办各类培训班150余场次,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强核心制度、基本技能、专科技能等内容的学习,突出专业知识提升和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医院诊疗技术提升。
注重进修学习,向一流医院看齐。自2019年以来,累计规培人员16人、进修250余人次。该院先后选派业务骨干到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市儿童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培训进修人员不仅自己学习到先进的医护技术、管理经验,同时,把学到的知识带回来,在医院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推广。
鼓励个人能力提升,培养领军人才。自2019年以来,州妇幼保健院对追求高层次学历的人员予以鼓励和政策支持,74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自学取得高一级学历,为人才队伍不断充实新生力量,进而带动了全院医护水平的提升。
破格使用人才,激发工作热情。对编外聘用人员根据工作业绩和平时表现,聘任为中层干部,先后有16名同志被聘任为科室负责人或护士长。对业务能力突出同志低职高聘,激发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架起医护金桥,传递健康能量。在工作中抢抓机遇,主动与省上各大医院和国内知名专家对接,先后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签订“急需紧缺人才柔性引进合作协议”,与省妇幼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刘晓丽专家团队等7个专家团队签订协议,并设立“专家工作站”;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儿童医院等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持续开展学习交流,开阔眼界,拓宽工作思路,提升了医院整体工作水平。
书写医疗保健新篇章
州妇幼保健院紧紧围绕妇幼卫生工作方针,秉承“管脚下,更要管天下”妇幼精神,敢于担当、主动布局,全面推进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妇幼保健机构三级网络管理,健全辖区妇幼管理组织,深入基层掌握辖区内妇女儿童保健状况和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全州妇幼健康工作指导和培训,有力推动了全州妇幼健康工作。
2018年,该院只有妇产科一个临床科室,仅开展一些常规医疗保健服务。从2019年开始,围绕妇女儿童健康需求相继开设了儿童保健科、产后保健科、生殖医学科等特色学科,并在新院搬迁后设置了产前、产休、妇科、新生儿科、儿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7个标准病区、1个LDPR特需病区、11间层流手术室和1个标准化分娩中心,整体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2021年完成产科、妇科、手术麻醉科3个州级重点专科评审,产、妇科正在申报创建省级重点专科,新生儿科、儿内科正在申报创建州级重点专科,“妇产儿”专科特色逐渐凸显。妇科腔镜技术、宫颈病变诊疗、盆底功能缺陷性疾病修复手术及功能康复、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无痛分娩、儿童保健、盆底康复等医疗保健技术居全州前列。
赢得人民群众满意
建设一流的设施,打造过硬的医护队伍,恪守“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赢得了事业发展,赢得了群众满意。
如今,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院夯实了5个基层党支部,在业务骨干中培养党员,从2019年的43人发展到目前的151人。院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的建设贯穿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全过程。
“一元钱看好的病,绝不让患者掏两元钱;一小时看好的病,绝不拖延到两小时……一切为了患者。”老员工高主任这样评价保健院这两年的工作。
在院内,建立起强有力的督查机制,按照“一定要树立好公益性医院”目标,对住院费、药价等方面问题定期不定期检查。如今,在医院形成风清气正的保健就医氛围。
“我们的服务要让党委政府满意、群众满意、职工满意。”这是保健院领导班子的共识。正是基于这种共识,医院在公务活动勤俭节约方面,对每一个职工给予最大的关心关爱。
经过严格的考察考核,保健院110多名编外医护人员工资和正式员工一样,同工待遇让每一名员工感到“这里就是我的家”。
“保安、保洁工作很重要,好保安、好保洁最难找,大家都要尊重他们。”院领导经常这样强调。如今,在院保安、保洁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我原来工资1500多元,现在达到3500元了,我十分珍惜这份工作。”保洁工张小芬说。正是这种关心,医院保安、保洁工人员都表示“我们的安保、卫生目标,就是飞机场的目标……”
恪守“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原则,州妇幼保健院得到健康发展。从2018年到2022年,门诊就诊人数从2.6万人次增加到13万人次,出院患者人数从2157人次增加到1.3万人次,完成出院患者手术从806例增加到3754例……先后获得“爱婴医院”“甘肃省两癌检查项目先进集体”“甘肃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1年2月通过“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2021年12月,被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认定为“2020年全国母婴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