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守护“十美康乐” 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康乐县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记者 刘刚林
康乐,历史文化厚重,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爱党爱国和民族团结的故事历久弥新:
这里是一片红色热土,1936年,英雄的红四军12师指战员们在这片沃土休整,建立了景古区苏维埃政府和5个乡苏维埃政府,将革命精神和民族团结种子播撒在了康乐大地。
这里在打造“绿色、生态、山水、宜居”的新型县城时,各族干部群众纷纷把家里长得最好的牡丹捐出来,共同建成了康乐县古树名木植物园。
民族团结主题公园
也是在这里,各界人士为丰富博物馆馆藏,积极将自己珍藏的文物捐献出来,为增进文化认同贡献了力量。
这一个个标志性事件,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民族团结是各族群众的生命线,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凝心聚力,奠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康乐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30多万各族儿女团结奋进、砥砺前行,从历史、人文、民族、发展等方面共同打造了“瑰丽多姿、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之美”“团结奋进、长治久安的民康安泰之美”,在胭脂三川谱写了一曲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华美乐章。
■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喻户晓
在民族团结主题广场,印有民族团结宣传标语的景观灯、提示牌格外醒目;在村文化广场,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及独具特色的文化墙无处不在;在各中小学校,民族团结主题板报、绘画作品遍布校园走廊;在景区景点,民间刺绣、掐丝珐琅、麦秆画等民族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康乐县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为抓手,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团结文化,广泛凝聚民族团结共识,不断擦亮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靓丽名片。“虽然,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生活习俗各异,但在长期的交往交融中,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局面,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共同为和谐发展而出力,为幸福生活而奋斗。”康乐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士索如是说。
幸福生活甜如蜜
在宣传教育中,该县持续实施“十进”活动,深入乡镇、村社、机关单位、医院、学校等基层一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基层大宣讲,面对面向各族干部群众宣讲新时代民族工作内容,并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美篇、电子海报等,开展“线上”“线下”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全面提高了民族政策知晓率,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喻户晓。
“我们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在社会各个层面选树了一批示范性、标杆性的先进典型。”马士索告诉记者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该县联创全省、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1年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县现有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31个,州级示范单位55个,省级示范单位8个、教育基地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模范个人4名,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5个、模范个人24名。
■全力打造民族团结特色品牌
康乐县附城镇石王村是该县打造的一个民族团结示范点,这里民风淳朴,百姓团结和睦。走进该村,一条条整洁的马路、一栋栋崭新的楼房、一幅幅民族团结宣传画相映成趣,村委会门口的两棵柳树上分别挂着“团结树”和“进步树”的牌子。“县委统战部与镇村共同谋划、周密安排,在村上打造了民族团结文化广场,制作了民族团结文化墙,布置了民族政策宣传走廊等,推动了该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如今,在各族群众共同呵护和浇灌之下,‘团结树’和‘进步树’枝繁叶茂、苍翠挺拔。”该镇民族宗教办工作人员马宏业说。
点亮各族学子求学路
这只是康乐县打造民族团结品牌的一个缩影。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康乐县上下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有效提升了“一墙一园一游一网两馆五融多点”创建工作特色品牌,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个一”工作法。八松乡纳沟村建成“民族团结石榴园”,草滩乡多乐村设置民族团结园艺造型,五户乡元树村制作56个民族卡通人物砖雕;充分发挥白桦林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帮助100多户各民族农户实现增收;在胭脂湖景区编排大型水上实景演出、播放水幕电影,举办热气球体验等活动,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的精品工程。如今的康乐,结合乡村建设的大力实施,有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民族团结墙体画、一个个精致新颖的形象造型、一条条感恩奋进的标语口号随处可见,与一个个白墙红瓦、绿树掩映的美丽乡村相得益彰,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动人场景……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康乐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深入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康乐县博物馆、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等一批文化实体,讲述康乐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家国情怀,助力全县文化事业传承,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文物捐赠既让散落在民间的各类藏品得到了更好保护,丰富了博物馆藏品数量,更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去年4月,在以“传承华夏文明·赓续历史血脉”为主题的康乐县文物捐赠仪式上,该县民营企业家、老干部、宗教界及社会热心人士共捐赠彩陶、玉器、瓷器、青铜器、古化石、红色文物等各类文物藏品1800多件,为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走进附城初级中学,处处能感受到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优秀手抄报、作文等随处可见;民族团结文化长廊、楼道、还有班级的文化墙上,记录着中华民族先贤伟人的故事。
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分享,该学校八年级8班的贾雯婷和马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虽然我们民族不同,但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她是我最好的朋友。”马焱说道。
播撒民族团结种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团结则民族团结。近年来,康乐县积极探索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提出“让中华传统文化润心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校园”的工作思路,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校“润”文化建设深度融合,通过举办“民族团结·心手相连”甘肃民建奖学金启动仪式、“民族团结·心手相连”康乐崇善女生扶持行动,开展“石榴杯”作文竞赛、“民族团结一家亲”手势舞展演、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手工艺品制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等,让学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和“四个与共”理念,自觉投身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实践,把民族团结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血液、铸入灵魂。
■齐心建设幸福家园
去年初秋,特大暴雨致使康乐县10千伏线路受损,1000多户用户停电,各族群众生活受到影响、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康乐供电公司党员先锋队、党员服务队、青年突击队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圆满完成复电作业,用实际行动绘就了民族团结同心圆。
像这样的故事在康乐县还有很多。一直以来,该县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推动社会和谐、增进各族群众福祉的重要抓手,着力突出“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做到“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在和谐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民族团结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应日益凸显。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康乐县将继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民族工作的部署要求,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