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加,藏语叫“浪波聂孜”,意为大象颈部技能,故又称“大象拔河”,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西藏已有百年的历史。1999年,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该项目第一次被列为运动会的竞赛项目。
押加比赛在平整硬质地面上进行。比赛时,由两名运动员在比赛场地上,将一条长绸布带做成的圆环分别套于颈部(带子从两腿间通过),四肢着地并背向对方,向自己的前进方向奋力爬进,以一方将置于两者之间的坠条拉过自己一侧的决胜线为胜利。
在藏区,押加比赛开展得很普通,一到节假日各地都举行押加比赛。平日农牧闲暇时,在牧场、田间,人们互相把两条背带或腰带连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联系和比赛。由于押加的基本技术、比赛规则和场地设备比较简单,男女老少都可参与,是一项比较容易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本项比赛按体重分级别进行,在7月份举行的全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主要分55公斤级(含55公斤以下,下同)、61公斤级、68公斤级、76公斤级、85公斤级、95公斤级。
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又叫踩高脚马。高脚马原本是苗族、土家族人在地面积水的雨季代步、涉水过浅河的工具。后来人们把踩高脚马发展为高脚竞速,成为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首次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运动会上出现的高脚竞速比赛器具仍为传统的用竹制成的代步工具。
高脚竞速运动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脚踏蹬,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是队员在高脚马上进行速度和力量的比赛。高脚竞速所使用的器材称为“高脚马”,高脚
杆为竹、木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
作为一项在田径场上进行的运动,其最大特点是,运动中肌肉活动达到最大强度,整个机体处于极其紧张的状态中,尤其是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要迅速频繁地转换交替。在竞速过程中人体的位觉感受能得到有效改善,对提高人体平衡能力有显著的作用。
在甘肃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主要分男子100米、200米、2×200米接力,女子100米、200米、2×200米接力,4×100米混合接力等竞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