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背景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设立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防灾减灾日图标
国家防灾减灾日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伞状弧形蕴含防灾减灾“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呵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彩虹寓意着美好、和谐的生活。双人执伞代表全民携手、共同参与防灾减灾。“5·12”代表每年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图标色彩明快、构图和谐,寓意明确、识别性强,便于在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日活动时使用。
历年主题
2009年:首个防灾减灾日
2010年:减灾从社区做起
2011年: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2012年:弘扬防灾减灾文化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013年:识别灾害风险
掌握减灾技能
2014年:城镇化与减灾
2015年: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
2016年: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
2017年:减轻社区灾害风险
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2018年:行动起来
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2019年: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2020年: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2021年:防范化解灾害风险
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2022年: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今年的主题:
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
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今年的五项工作重点:突出“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主题,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推进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上消除风险,守护美好家园;做好灾害应对各项准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防灾减灾工作格局。
(据中国应急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