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根及茎叶亦可入药。
牛蒡原名恶实,始载于《名医别录》。李时珍说“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牛蒡子,简称牛子,别名大力子、鼠粘子。临夏地区民间习称“然然子”。
牛蒡适应性很强,喜温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全州各地均有分布,是当地大宗地产药材。
牛蒡子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透疹解毒,通便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咳嗽,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便秘。
现代研究表明,牛蒡子具有增强免疫力,治疗肾病,抗肿瘤,抗突变及抗流感病毒等作用。牛蒡根含多炔物质,有抗菌、抗真菌作用。牛蒡叶含抗菌物质,主要抗金色葡萄球菌。
牛蒡子内服:煎汤,6-12g;或入散剂。外用:煎汤含漱,脾虚便溏者禁服。
方选:1.治咽喉肿痛:牛蒡子9g,板蓝根15g,桔梗6g,薄荷、甘草各3g,水煎服。2.治风龋牙痛:牛蒡子炒、煎水含漱吐之。3.治急性乳腺炎:牛蒡叶(干品9g,鲜品30g),水煎当茶饮。4.治虚弱脚软无力,用牛蒡根炖鸡肉食用。另,民间用牛蒡根治伤暑、疥疮。
牛蒡为两年生草本,用种子繁殖,直播,除草间苗。第二年秋季果实成熟时分批采收,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至全干。
牛蒡属药食两用植物,其根可作为蔬菜,嫩叶、幼苗亦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