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1981年成立的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境内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享有“大禹治水的源头”“中国彩陶王的故乡”“生态旅游的乐园”“中国花椒之乡”“世界民歌(花儿)采录地”等美誉。
但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路无三尺平,灯无三盏光,远看座座小洋房,近看到处垃圾场”这段顺口溜所说的脏乱差,成了积石山县干部群众不愿谈及的一块“心病”。
2016年,积石山县陆续接到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环境问题的通知后,该县高度重视,狠抓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信访问题的交办、督办、办理、审核、通报、公开6个环节的整改落实工作,按时限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了整改落实任务。为了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该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下印发了《积石山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暨全城旅游无垃圾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的“五抓”工作机制,迅速掀起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热潮。
7月18日,记者来到积石山县,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街道、干净的住户小区。驱车行驶,在县城至大河家镇的山路上,沿途经过风景秀丽的黄草坪景区,小黄花开满了整个山野。记者看到,该县环卫工人正在黄草坪景区捡拾垃圾,开展“地毯式”作业。
“连日来,县上在尕护林、黄草坪、大山庄峡等主要景区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彻底清理景区内及周边路面、路边草丛等公共场所的烟头、白色垃圾等废弃物,使景区内的生活垃圾和卫生死角得到了有效整治。”陪同的县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黄草坪景区,记者遇到前来游玩的吹麻滩群众马燕燕一家,她说:“我们积石山旅游景点多、景色美,夏天来旅游的人也多。但来的人多了,垃圾也就多了,确实影响了环境。现在景区里挂上了环保告示牌,只许拍照不许野炊,并且还有环卫工人整天捡拾垃圾,我们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虽然现在不能野炊了,但看到环境变美了,我们确实很高兴。”
记者在位于刘集乡的刘集社会福利建材厂看到,昔日生产过程中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现象已得到有效控制。该厂负责人马千里告诉记者:“去年县上责令整改,我们投资25万元购买了脱硫设施,有效控制了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同时,安装和排查检修了电线线路设施等。”
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该县把城区、乡村、景区、公路、河道五个领域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着力重点,整合各类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建立环境卫生新机制,引进第三方运营公司(中科康洁)承包临大路沿线8个乡镇72个行政村的日常保洁及垃圾中转收运,率先走上了一条政府买服务、管干分离的市场化发展新路子,使城乡面貌发生明显改观。
随后记者来到柳沟乡阳山村六社,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桃花源”般的小山村,笔直的水泥路通到各家门口,村中心的小广场设计得错落有致,老人和孩子们在广场树荫下乘凉,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每家每户的白墙上,画着五彩的画卷,在村道两旁盛开的花朵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温暖。
阳山村,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两次来过的地方。当年,汪洋副总理以“解剖麻雀”的方式,了解这里的贫困成因,探索脱贫之计。近年来,积石山县各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汪洋副总理的指示精神,经过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这个穷乡僻壤的落后村,成了全国贫困村的样板村。
如今的阳山村,水泥路修通了,养殖业搞起来了,硬件设施得到了不断改善。为了保护好新修的家园,阳山村干部群众积极配合县上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他们一起清扫村道、种植花草、修饮用水渠、种树建公园,一步步改善着家乡的环境面貌。阳山村的老人张菊香告诉记者,正是在村干部的带头下,村里的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得出人意料的顺利。
阳山村的变化是积石山县很多乡村的缩影。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和生态村创建等工作的陆续开展,一个个“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正成为现实。
魅力积石山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作为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的重要抓手,该县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全民热爱家乡、共建家园的主人翁精神。
该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短信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洁社会”主题活动,绿色、低碳、环保、健康、廉洁的文明理念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蔚然成风;各乡镇各部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全面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动手”的浓厚氛围;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和反面曝光监督相结合,通过持续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寺院、进商铺、进景区、进施工场地“八进”活动,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注重发挥负面“典型”警示作用,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显的单位指名道姓“曝光”,对不守公德、不讲文明的行为大张旗鼓“亮相”,“爱环境、讲卫生、守秩序、促和谐”的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
从环保综合治理工作中,积石山县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入手,以铁腕治污的决心,将办理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确保每一件环保问题都得到扎实解决,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