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小布鞋铺就致富路
时间:2018-05-14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娃》曾经风靡神州大地。歌曲中所唱的千层底,很多人都穿过,而河州儿女则习惯把它称之为布鞋。它还有一个优雅的名字——“左福右安”,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它曾是人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两情相悦,布鞋是定情物;

    离别依依,布鞋是相思泪; 

    儿行千里,布鞋是慈母情……

    一双小小的布鞋承载着不同的情怀,也见证着每个人及家庭的变化。 

    现在,虽然很少有人再穿布鞋、不再把它当作信物。然而,在临夏从事布鞋生产加工的企业和群众却没有减少。在临夏经济开发区内就有这样一家企业——临夏县锦绣工艺品有限公司,其生产的河州巧姑牌“千层底”布鞋以其透气性、吸汗性强,穿着舒适,做工精细等特点,受到顾客青睐。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十余名女工正在按照各自的分工忙碌着,有的在纳鞋底、有的做鞋帮。

    一名女工正在将预先准备好的模具放在布板上进行裁剪。经询问得知,她叫杨录红,家住新集镇新集村张家沟社,她的工作是制作布鞋的裁剪底样。原先在餐厅打工的她,由于上班地离家远,下班时间不固定,且无法照料家人生活。于是,便辞去餐厅的工作,成为锦绣工艺品有限公司一名员工。 

    杨录红说:“在这里上班,既能照顾家人生活,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而且活也不重。我很高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杨录红这样的零散员工还有很多。这种就业模式在临夏县较为普遍,她们忙完家里的农活后,来厂里打工,不仅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而且还有效解决了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抚育等问题。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布鞋逐渐成为广大群众打工、务农、持家三不误的致富新途径。 

    临夏县把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与推进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有机结合,对全县范围内新从事布鞋产业的非贫困户补助50%机械购置费,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免费发放制鞋设备,提振了群众通过发展布鞋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作为河州巧姑牌“千层底”布鞋品牌创立人,白莉莉从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到如今的公司负责人,在她身上,见证着巧姑布鞋的发展历程。她凭着一腔热血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闯出了销售大市场。她在经营企业的同时,也主动承担起了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社会责任。

    白莉莉说:“公司成立以来,制作的布鞋远销青海、西藏等地。公司现有25名固定的技术工,还有35名零散工,都是附近村子里的妇女,其中有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们平常都是在家里做鞋。她们忙完农活后,通过制作布鞋,可以增加收入。未来,我还计划带领更多农村妇女掌握一门技术,帮助她们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近年来,临夏县按照“小产品、大市场”的发展理念,通过加大投资办厂力度,兴办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组织开展培训工作,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成立研发中心等举措大力发展布鞋产业。全县布鞋企业和加工户遍及20个乡镇、98个村、173个社,有加工企业28家、加工户814户、从业人员18100人,有销售网点303个,遍布青、藏、新等9省(区)60个县市,从事布鞋生产加工的群众,人均月纯收入3000元左右。

    据县特色办负责人李玉莲介绍:“2017年,34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布鞋产业实现了脱贫的目标。今年,按照现场培训、按需培训、瞄准扶贫重点村贫困群众进行培训的思路,对井沟乡果园山村、西南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愿意从事布鞋加工的群众进行了上门技术培训;组织坡头乡、莲花乡、先锋乡、桥寺乡100多名群众到新集镇杨坪村布鞋加工企业和加工户实地观摩学习,有效激发了观摩群众参与布鞋加工制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小布鞋“走”出的幸福路,成为增加当地农村妇女收入的一项支柱产业。如今,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走向自然、健康、舒适,布鞋又“重出江湖”。小布鞋,不仅展示了特色民俗文化,也让群众在家门口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