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茹萍 景溪
“今天,兰州工商学院在我县建设分校区,学校建成后将会有8000名大学生在永靖县新校区就读。”“以后,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上大学,既省心又省钱。”“这几年,州县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大,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月26日,永靖县产教融合创新港建设项目签约的喜讯传遍临夏的角角落落,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州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各族群众纷纷细数临夏教育发展的新变化。
人才引进专场招聘会
教育强则临夏强,教育兴则临夏兴。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站位谋划部署,深层次分析研判临夏教育存在的短板弱项,鲜明提出振兴临夏教育的目标和一切利益为教育事业发展让路的要求,统筹学校布局和教育改革稳步发展,不断加大教育项目的实施,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完善教师激励和保障机制,并借助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聘请名师名校长,积极探索多元办学模式,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全州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展现新亮点、呈现新面貌。
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正在上实训课
教育,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享有高质量的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入校难”“大班额”“择校热”……是我州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窘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了新一届州委、州政府领导班子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9年4月,州委书记郭鹤立到临夏市部分中小学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教育发展现状,认真听取教育资源布局和新建中小学、幼儿园规划汇报。
2019年5月,州上成立中共临夏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进一步从组织、制度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2021年8月,州长何东到州级部分学校,详细了解学校发展规划、办学规模、办学特色等情况,并听取汇报。
“可以说,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够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临夏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思考谋划、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临夏教育标注下崭新坐标——一切利益为教育让路。
这是回应群众期待的鲜明态度:“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紧迫现实要求,也是促进临夏长远发展、开创富民兴临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任务。”
这是办好临夏教育的信心决心:“我们要激发唤起全州上下齐心办教育、共同抓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横下一条心、拿出真功夫,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延续,为临夏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瞻远瞩,雷霆万钧——一场振兴临夏教育的腾飞之路由此展开。
教育决策的层级不断上移,提升教育质量的举措深入推进。我州始终把教育作为头等民生大事,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临夏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全方位、系统化研究推动落实,组织动员各级党委政府把教育摆在最优先考虑、最周密计划、最充分研究的位置,汇集全州重教、兴教的强大合力,构建了人人关心教育、人人重视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良好格局。
同时,制定出台了《临夏州关于促进教育事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振兴教育事业的意见》《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启动实施了“四大工程”和“十大行动”,形成了“州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的教育工作格局,闯出了一条振兴临夏教育的突围之路。
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落实常态化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利用好控辍保学动态监测系统,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定期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组建动员小分队南下广东、四川,东赴浙江、江苏,北上内蒙古、新疆,西进青海、西藏,让一个个外出务工的“枸杞儿童”“虫草儿童”“棉花儿童”纷纷回到校园,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同时,高点站位、科学谋划,创新举措、聚焦发力,外争支持、内挖潜力,引导“两后生”和家长转变思想,积极主动支持参与职业教育,确保不让一个“两后生”没有一技之长,直接流入社会。
很多人的命运,在我州一项又一项教育政策落地之时,与全州发展紧密相连。
无论乡村还是城镇,教师减负后的笑脸、老百姓真切的幸福感,都是我州振兴临夏教育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布楞沟小学教师指导学生
临夏回民中学的教师马小平是我州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中的一员。“我是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人才引进的好政策给了我一个机会和平台,让我回报家乡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马小平朴素的言辞,是对我州狠抓教育事业发展的赞誉。
“以前班里学生多,老师教学压力大,现在学校多了,不但条件好,而且老师教得也好。”说起这两年教育现状的改变,临夏市民王雄喜上眉梢。
“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动力十足。今后,我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带领工作室成员,继续改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力以赴为提升全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广河一中校长邓进琳被评为临夏州第一批名校长后激动地说。
这是属于每个临夏人美好生活的起点。信心,源自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
几个“硬数字”,可以看出教育质量提升的成效——2023年高考,全州本科一批上线率比2018年提高12.3%,本科二批及以上上线率比2018年提高26.33%。截至2022年底,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9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08%,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一笔人才账,足以窥见发展教育的胆气——2019年以来,通过特岗教师招聘、事业单位招录、人才引进、同工同酬等渠道,累计补充教师近1万多名,有效缓解了师资力量不足和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紧缺的问题,全州教师队伍得到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育“软实力”显著提升。
仿佛“压舱石”,临夏教育从公平出发,为我州高质量发展储备了人才力量;如同“定盘星”,从追求“基本供给公平”走向“优质、均衡”。
临夏教育的每一步前行,都将带给人民对美好生活更为真切的信心;倚仗教育的力量,临夏,将走得更加坚实有力、更加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