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教育事业振兴之变——给孩子们成就梦想、实现价值提供最大支持
时间:2023-09-05 作者:马宇

1bd0df4a-b4b0-4f21-9291-d1620b1c43eb.jpg.jpg

QQ截图20230828092536.png

记者 赵好飞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2019年以来,州委、州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鲜明提出“振兴临夏教育”的目标和“一切利益为教育让路”的要求,统筹学校布局和教育改革,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多元办学模式,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州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9b694a67-ad62-4b52-8f1e-db4428fe4e3f.jpg.jpg

9月4日,临夏州庆祝第39个教师节大会召开。 记者 梁永吉 摄

教育投入前所未有。累计投入资金65亿元,实施了省州民生实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能力提升、高中建设、职业教育建设等项目,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24所,新增学位9.42万个。截至2022年底,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95所,在校生达到52.61万人、较2018年增加12.57万人,教职工3.62万人、较2018年增加8272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100%。

教育质量持续攀升。今年全州高考质量大幅提升,取得了历年来的最好成绩,本科一批、二批上线率达到18.7%、52.8%,“双一流”院校录取临夏州学生数量创下历史新高,“C9”院校录取24人、比去年增长60%,“985”院校录取231人、增长35.9%,“211”院校录取476人、增长43.8%,“双一流”院校录取526人、增长28.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92%、较2018年提高9.3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较2018年提高11.86个百分点。8县市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这是继“两基”之后取得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成果。

教育人才结构优化。盘活编制资源,加大招引力度,五年来通过特岗教师招聘、事业单位招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同工同酬招聘等多种渠道,累计补充教师10127名,今年省上为我州一次性下达特岗教师招聘计划1847名,有效缓解了我州师资力量不足和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紧缺的问题。创新开展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三名人才”工程,积极引进优质办学力量和教育资源,通过联合办学、一体化托管、组团式帮扶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名师名校引领作用,带动全州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建立有效机制 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教育,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入校难”“大班额”“择校热”……这是几年前我州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窘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州委、州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9年4月,州委书记郭鹤立到临夏市部分中小学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教育发展现状,认真听取教育资源布局和新建中小学、幼儿园规划汇报。

2019年5月,成立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2021年8月,州委副书记、州长何东到州级部分学校,详细了解发展规划、办学规模、办学特色等情况。

……

“可以说,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够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临夏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思考谋划、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临夏教育标注下崭新坐标——一切利益为教育让路。

11e1b275-89e2-4210-ad48-0e0128d7bc25.jpg.jpg

永靖县三峡中学

高瞻远瞩,雷霆万钧——一场振兴临夏教育的腾飞之路由此展开。

教育决策的层级不断上移,提升教育质量的举措深入推进。我州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临夏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教育摆在最优先考虑、最周密计划、最充分研究的位置,汇聚起全州重教兴教的强大合力,构建了人人关心教育、人人重视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良好格局。

制定出台《临夏州关于促进教育事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振兴教育事业的意见》《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启动实施“四大工程”和“十大行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支持的教育工作格局,闯出了一条振兴临夏教育的突围之路。

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落实常态化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组建小分队南下广东、四川,东赴浙江、江苏,北上内蒙古、新疆,西进青海、西藏,让一个个外出务工的“枸杞儿童”“虫草儿童”“棉花儿童”纷纷回到校园,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同时,提出“决不让‘两后生’直接流入社会”的底线性要求,引导“两后生”和家长转变思想,积极主动支持参与职业教育,加大州内中职学校招生力度,争取州外中职学位3.5万个,动员6.5万名“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很多人的命运,与我州一项又一项教育政策落地紧密相连,与全州发展紧密相连。

加大教育投入 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2019年,州委州政府将原州委党校、州农校旧址、临夏师范附小、临夏中学初中部等近200亩土地及附属设施,无偿划转给临夏市兴办小学、初中。

2019年8月,投资7958.8万元、占地21.7亩的临夏市红园路小学建成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夏市“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

2022年,投资7.5亿元、占地251亩的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建成使用,让我州更多“两后生”有了接受中职教育的机会;

2022年,投资12.13亿元、占地600亩的临夏州教育园区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容纳学生11780人,对于深入推进县市一体化发展,全面振兴临夏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甘肃省国家教育考试院命题基地、永靖县产教融合示范园和产教融合创新港、和政县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等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和加快建设,教育事业的“肌体”更加丰满、“躯干”更加粗壮……

01e38913-8210-458e-ad21-1c119045587d.jpg.jpg

布楞沟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

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教育既是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又是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近年来,州委、州政府紧盯基础教育发展“堵点”和民生“痛点”,不断加大教育项目投入力度,在全州范围内新建和完善了一批幼、小、中学校和职业学校,夯实教育发展基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今年开学第一天,记者走进和政县幼儿园,看到有的幼儿专心致志地制作和政羊化石模型,有的有模有样地把脉、炮制,有的充满好奇地探索神奇奥秘的科学实验……灵巧的小手、专注的眼神、可爱的笑容,尽显幼儿们在优美、舒适环境里的健康快乐成长。

和政县幼儿园于2020年9月投入使用,设有活动室、寝室、科学发现室、美工室及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区角,满足了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老师们专业能力强,孩子们在幼儿园不仅吃得好、玩得好,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非常放心。”前来接女儿放学的和政县城关镇群众马忠山称赞不已。

1994年,年仅19岁的李向龙跨入教师行列,成为积石山县基层小学的一名老师。一直以来,他坚守在乡村教育战线上,从过去“上学难”到现在“上好学”,李向龙亲历并见证了积石山县农村教育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硬件设施提升与时俱进,这些直观的改变,我们乡村的孩子和老师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大半辈子的积石山县中咀岭乡中咀岭小学校长李向龙感慨万千。

最美的建筑在校园,最美的风景是学校。如今,行走在临夏大地,一所所学校绿树成荫,一间间教室宽敞明亮,一台台电脑联通世界,各级各类学校的华丽蜕变,正是我州教育事业扩容提质、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积极探索创新 教学水平提质增效

7月18日,临夏中学考生张灵娜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拿到通知书,感觉这么多年的付出没有白费,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给高中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感谢母校的教育与培养。”像张灵娜一样,今年我州高考500分以上的有360人,本科一批及提前批录取人数3197人。

高光的时刻不会突然降临,优异的成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2019年以来,我州始终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作为全州教育事业发展的主线来抓,积极探索实行“联合办学、合作办学、名校托管”等模式,通过强校带动、人才拉动、线上互动等方式,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从根本上破解了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满足了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聘请名校长——2022年2月,曾担任天水一中校长的伏金祥通过竞聘成为临夏中学校长,他上任后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使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今年,该校一本院校录取896人,录取率50%,比去年提高4.2个百分点;“C9”院校录取16人,比去年增加11人;“985”院校录取122人,比去年增加61人……伏金祥在接到聘任书时的表态发言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联合办学——在河州中学操场上、教室里,随处可见和蔼睿智、幽默风趣的教师身边,围坐着一群青春飞扬的学生,他们一起交流、一起讨论……河州中学与北京实验学校(海淀)联合办学,是我州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教育事业发展新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该校全面引进移植北京实验学校(海淀)的管理团队、教师队伍、办学模式等,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更新了老师们的教育理念。

名校托管——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托管东乡中学。东乡中学师资力量由西北师范大学引进的89名优秀毕业生、东乡县20名优秀教师和州上引进选拔的10名教育人才组成。在教学过程中,东乡中学和师大附中建立了互动机制,并在教学资源、团队管理、课程建设、教研成果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

教育公平在于校际差距逐步缩小、整体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我州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一系列联合融合创新之举,使教育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全州教育发展进入了“黄金期”、步入了“快车道”。

今天的临夏教育,探索与成功并存,成绩与荣誉共睹,奋斗与艰辛同行,机遇与挑战同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临夏奋斗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我们坚信,在前进的道路上,临夏一定会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实现振兴教育事业的目标!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