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7日
【临夏人物】全蜀第一良将—王明德
时间:2021-03-12

1615539136768789.jpg

州博物馆现存的王明德墓碑

临夏自古多勇将。在清代,临夏市八坊出了一位威震四方的大都督名叫王明德,被顺治皇帝授于“功高满汉、全蜀第一良将”的称号。

关于王明德的事迹,《清史稿》无传,康熙四十六年编纂的《河州志》中对其记载只有寥寥几字:“王明德,本卫回民籍,历官至四川建昌总兵”。在《续修导河县志》卷六中记载也很简略:“王明德,八坊人,武勇超群,所至奏功,屡蒙诏奖,署潼关副将,旋擢四川建昌镇总兵,卒赐葬祭如例”。新中国成立后编辑出版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临夏市志》和《临夏人物》中对其则根本没有记载,所以对王明德的事迹,后人知之很少。但临夏州博物馆收藏的王明德墓碑“少保王公实迹”碑文则为了解其事迹提供了详实的史料。

壮年投军 初显军事干才

王明德(1604—1665年),字有庆,回族,外号王偏头,甘肃河州(现临夏市)人,生于将门之家,其祖父王好武为河州卫左所千户,父亲王永宁为明代河州卫中前所副千户。他为人谦和,纯朴良善,才能卓著,勇决善战,颇受朝廷赏识及百姓爱戴,去世后被加封为太子少保、荣禄大夫。

明末清初的四川战乱不断,张献忠、李自成余部,清军、明军、南明军以及“夔东十三家”地方武装等几大军事力量互相攻击,争城夺地,反复拉锯,战争持续长达二十多年,给四川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出现了“千里无烟,空如大漠”(《荒书》)的惨状。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闯王李自成攻入河州、洮岷一带,明廷在大力镇压的同时,为补充兵员,在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征兵。30多岁的王明德投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总兵官马爌见王明德聪明伶俐、办事干练,便命他作一名帐下侍卫。

时值甘青番族联合反明,马爌受命进剿中失利,被王明德救援得脱,王明德因之被封为武骑尉。后王明德屡立战功,所部“斩首七百有奇,抚降三十八族”,战争的结果最终以清军的胜利而告终。

平定四川 武勇超群获功

清初,经归顺清军的洪承畴招抚,王明德审时度势,于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归附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仍被授为游击,驻守汉中,受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节制。期间,李自成部将贺珍率万余部众攻打汉中,王明德会同诸将,歃血盟誓,率众厮杀,斩多人,迫使贺珍部东逃紫阳,其功绩经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上报清廷,于顺治四年(1647年),王明德因功升为宁羌参将(明清武官职,正三品),兼管游击事宜。同年底,盘踞在四川广元石槽子一带的南明军将领武大定,率部进犯宁羌界口,烧杀抢掠,王明德向汉羌镇道上报,求得援兵后,合营征剿,擒斩南明军千人,并严防死守,使武大定部屡次进犯受挫。

翌年十一月,遵照清廷指令,王明德率部随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将军墨尔根进入天府之国四川平乱,此时正值南明将领谭弘与清四川巡抚李国英在保宁(现四川阆中)发生激战,王明德协助四川巡抚李国英防守,经过激战,击败谭弘,清军乘胜追击。王明德在剑州(今四川剑阁县)和潼川州两次大战中,杀死蒲春芳、林时泰等南明将领,清军先后攻占顺庆(今四川南充市)、潼川(现四川三台县)、绵州等地。至此,清军除了原先控制的保宁地区外,已攻占成都、重庆、叙州、马湖、邛州、雅州、嘉定、眉州等府县,“全蜀渐次底定”。

顺治六年(1649年)二月,墨尔根令王明德收复龙安(今四川省平武县),在率兵前往龙安的途中,遭到南明总兵李应时、五阎王部300多人在老雅山拦截阻击,王明德带兵激战,擒获李应时、五阎王两人,解送吴三桂处发落,对余众进行了收编。进入龙安城后,又招抚三家土司,番民千余归顺清军。不久,又接到龙安反清首领袁一明潜藏于龙溪堡截路抢掠的塘报,王明德率部两路夹击,杀死百人,生擒袁一明,招降王凯等部将93名。李国英奏折中称“蜀贼孙一凤纠结土司龚人龙等勾引番逆謀犯龙安,参將王明德等大败之”(《东华录》)。

顺治七年(1650年)六月,盘踞在松潘的南明侯爷朱化龙联合驻扎在石泉的南明川北巡抚詹天颜,纠集番汉部万余之众,两路夹击,进犯龙安。王明德积极备战,严阵以待,期间有南明松潘东路小河游击龚人龙率官兵二百一十名投诚清军,王明德向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将军墨尔根献策:“松潘东路投诚,镇城必定防守空虚,应该乘此机会,星夜派官招抚,如果松潘一路归附,(其他各路不攻自破),则成败在此一举也。”根据此建议,朝廷随即差官前往招抚,经恩威兼使、陈说利害,先有漳腊明将潘允禄、生员文运开等带领官兵2100名及三寨番人奉降册归顺,随后又有松潘道万文相,将领冯昌期、徐之龙等率领的各营、堡官兵3100多人、熟番3800余人降清,缴获明朝官印无数。“四镇八府文武官民俱就招抚(清史稿)”。于是,其他地区的明朝将吏也纷纷接受招抚,清军完全掌握四川的战争主动权,为下一步平定松潘铺平了道路。

顺治七年十月,王明德接到松潘南路思答地等寨的番人攻克关堡、杀掠军民的塘报。他领兵日夜兼程援剿,攻破碉寨,斩获番人230余人,生擒作乱首领林涧、都喇嘛衡住等,夺获官印、官敕、盔甲器械无数,并将都喇嘛等首犯解送平西王吴三桂处斩首。

顺治八年(1651年)三月,王明德接到平西王吴三桂令其收复茂州(现四川汶川、北川县一带)的命令。考虑到茂州是南明侯爷朱化龙苦心经营多年的老巢,势力强大,为了做到出其不意,王明德领兵从松潘出发,当晚四更天到达茂州城下,派兵爬上城头,杀死睡熟的守城士兵,打开城门,清军蜂拥而进。此役杀死南明总兵史垂谟等12将,斩获明兵首级110余级,生擒朱化龙等四将,将朱化龙解送吴三桂处正法。同时,还招抚坤道灵等九员土司,献交银官印九枚。由于王明德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升为松潘副总兵,随后其功绩又经四川巡按使高民瞻上报朝廷,其又被授予“功高满汉、全蜀第一良将”的称号。

半壁长城 胸富龙韬豹略

顺治八年(1651年)五月,王明德受四川巡抚李国英的密派,进剿与叛贼勾结的威州龙山番人。为了不打草惊蛇,王明德率部昼伏夜行,进抵龙山山头,亲自指挥作战,攻破八十余座碉寨,烧死作乱番人无数。其战绩由四川总督、巡抚、巡按使具表上报,经审核,王明德被升授为都督佥事(明清武官职,正二品)。当时四川巡按使高民瞻院对王明德上奏朝廷的考语为:“敏练之才,激烈之气,番寇慑服,恩威互济,军民咸颂,允当登坛上选。”四川巡抚李国翰的上报考语为:“纪律严明,而兵民爱畏,允负登坛之威望,宁惟半壁之长城。”川陕总督李国英的考语则为“胸富龙韬豹略,令行电掣风驰,长城登坛之选”,都把他视为卓越的军事干才,给予很高的评价。正是在许多封疆大吏的大力保荐下,王明德又被奉旨升授为都督同知(武官职,从一品),照管旧事。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二月初,王明德又被升授为建昌总兵官,其管辖范围“控扼东南,声达西会,指臂云南,携制松茂。该管泛地,东至大小凉山,南至金沙江西至宁番挞箭炉,北至黎雅卫所,听巡统辖。惟建昌等五卫所,地方防守事宜应责成该镇”。

王明德任四川建昌总兵后,奉命解围重庆。当时据守四川与湖南交界处的农民军余部与明军残部(俗称夔东十三家)联合,在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谭诣、谭弘、谭文等率领下,共16营水师,直抵重庆城下。十二月初二日,明军谭文和镇北将军牟胜所部7000人乘船158艘从三个城门发动进攻。四川巡抚高民瞻见明军势大,吓得弃城而逃。王明德率部赶到重庆后,奋力杀败围城谭文等明军,夺获战船20艘,率部进入城内,当时重庆城里的清军不多,求救的“羽书迭告”。只有建昌镇总兵王明德和重夔镇总兵程廷俊据城顽强抵抗。从十二月初二明军进攻重庆起至十五日,战事极为激烈。激战之中,明军突然发生内变,谭诣刺杀了谭文,率部降清,导致战役全局逆转。清军于次日“协力剿杀”,明军水师大败,“翻船落水者,不知其数”,被迫顺流东撤(《明清史料》丙编,第十本)。重庆之围遂解。之后王明德率部仍回援川东,攻克骡子城,斩获多级,抚顺万余,于是川东荡平。

顺治十七年(1660年),降清的南明川西将军贺承裔复叛,胁裹万人,占据十三州县,声势浩大,势莫能挡,成都朝不保夕。四川总督李国英羽徼飞调各地驻军来援。王明德总统各镇官兵前往征剿,他亲自充当先锋,一路斩关夺隘,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攻占雅州(现四川雅安)等地。贺承裔败逃至黎州(现四川清溪县),王明德率部穷追,在巴布式(地名)经过激战,生擒贺承裔,缴获大象两只,马、骡、盔甲、旗帜无数,并将贺承裔解送平西王处正法,大象解送京师。战后经总督、巡抚两院上报,由兵部复议,王明德奉旨升授为左都督(明代清初武官职,正一品)。

存世石碑 昭彰良将功绩

康熙元年(1662年),朝廷颁发新皇登基恩诏,宣布内外文武一品封三代,钦尊造册。第二年,诏谕王明德特进尔楷,封光禄大夫,妻周氏封一品夫人,其曾祖父王荛成、祖父、父亲,俱封为荣禄大夫,曾祖母马氏、祖母丁氏、母亲马氏均诰赠一品夫人。

康熙二年十月,巨寇刘二虎、李来亨、郝摇旗、袁宗弟、党守素、塔天宝、马腾云进犯巫山。四川建昌总兵王明德说:“大丈夫为国建功,正在此时。”由于他率兵全力征剿,危城保全,“数万巨盗,一朝扫平,无一漏网。”

康熙四年(1665年)农历八月二十日,王明德病逝于任上,终年61岁。经四川总督李国英上报朝廷,由兵、礼二部复议,康熙帝颁旨:“加赐王明德太子少保,并赐祭一坛,全葬银五百两。”在康熙皇帝御颁祭文中评价其为“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勤,国家之盛典尔”“名垂信史,幸昭不朽之荣”(清圣祖仁皇帝诰文王明德曾母祖马庆衍碑)。后又经兵部勘合,责成由四川总督李国英派遣官兵,护送其灵柩到其家乡河州,选定坟地建墓,同时,朝廷徼文要求运送灵柩路过的沿途府州县必须挨程提供必备人员和马匹。

康熙六年,王明德遗骨在家乡河州入土下葬(坟墓在现临夏市华寺街旁边的场院门小学操场内)。墓前树碑两通,碑皆高310厘米,宽110厘米,厚23厘米,碑下有趺坐。碑材为明代正德年间旧物,磨去原碑文后重新刻上碑文。碑文由分巡川东道、管重庆府兼理节制璠州等土司杨三知和驻重庆副使筠伯甫撰写,上刻清圣祖仁皇帝诰文和清圣祖仁皇帝御颁祭文。

圣祖仁皇帝诰文:“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兴朝开创之业,端籍元勋,良臣辅弼之材,实资世德。式遵令典,用沛洪恩,尔王尧臣,乃镇守四川建昌等处地方总兵官,都督同知王明德之曾祖父,源远流长。本深支茂,益积德于乃躬,故发祥于奕世,曾孙有庆,惟尔之休,兹以覃恩,赠尔为荣禄大夫,镇守四川建昌等处地方总兵官,都督同知,锡之诰命,于戏,一德交孚,迓天休而洧至,□□□大,荷帝□□之方来。尚其钦承,式佑尔后。制曰:德隆宗社,于开国为崇荣功,恩及重帏,于承家为异数,庸锡宠命,以著殊休,尔镇守四川建昌等处地方总兵官,都督同知王明德,曾祖母马氏庆衍,曾孙徵流,四世重帏培德,乃□□人,溯水木之源长,用恩荣之远被,兹以覃恩,赠尔为一品夫人,于戏!徽音邈矣。佑祚胤而克昌,宠贶赫然,保昭融于无泽,传之永远,服此休祯”。

王明德后裔今无考。只是在其去世200年后,在《续修导河县志》卷六中,记载他的六世孙王九珠:“世居八坊,经营商业,俗呼为掌柜家,素封乐善好施,凡遇极贫之人,莫不量力周恤。同治甲子城陷,保全难民甚众。五年大饥,施粥经年,活人无算,年春西关口遇盗被害,遐尔咸痛惜之。”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