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胡廷珍烈士
●王维胜
胡廷珍烈士雕像
1933年农历2月的一天傍晚,新疆戈壁滩大雪飞舞,一群荷枪实弹的反动军警押着一个人来到雪地里,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声划破绥来上空,一个年轻的身躯倒在血泊之中
……
他就是甘肃早期杰出的革命领导人——胡廷珍。
胡廷珍1902年农历2月出生于导河县一个思想开明、经济殷实的商人家庭。7岁时父亲送他进入私塾,读“四书”、“五经”。教授他的老师叫徐绍烈,开明、豁达。读了三年私塾后,已有坚实国学基础的胡廷珍考进了导河县最高学府凤林学堂,接触到大量新学知识,并练就了一笔刚劲挺拔的北魏体书法。
五四运动爆发这一年,17岁的胡廷珍以优异的成绩从凤林学堂毕业,考入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现为兰州大学),正是在这里,胡廷珍第一次接触到先进的革命思想。在京甘肃籍青年通过邮寄等方式寄来进步书刊,这些革命书籍在学生中间偷偷流传,胡廷珍如饥似渴地吸收先进理论,了解学潮进展,发动学生支援。不久,因校方贪污教育经费、无辜停发助学金,引发了法政学潮。胡廷珍、赵文炳、苏振甲等同学带领学生罢课游行,持续月余,迫使校方恢复助学金。虽然事后校方以带头“闹事”为由将胡、赵开除学籍,但胡廷珍从这次学潮中锤炼了意志。
法政学潮后,刚刚20出头的胡廷珍,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远赴北平,踏进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北平朝阳大学的校门。北京各高校举办的一场场演说,各种讲堂、读书会、研究会的成立,使北京成为全国各种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胡廷珍很快成为积极分子。1922年秋天,胡廷珍参加了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创建最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革命团体。成员不仅包括北京八所高校的教师,还有各校的进步学生。胡廷珍成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一员后,认识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并且很快得到李大钊的赏识,成了他的得力助手。这段时间,胡廷珍一边帮助李大钊撰写文稿、书写传单、刻印蜡版、分发刊物;一边在李大钊指导下,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确立了献身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1924年,在李大钊的介绍下,胡廷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5年暑假,胡廷珍利用回乡之机,联络兰中、法政学校临夏籍学生胡兰谷、田志仁等60余人,向他们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重要性,阐述国共合作的深刻意义。在胡廷珍影响下,1926年5月,胡兰谷、田志仁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1926年3月18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这是一个被鲁迅称之为民国史上最黑
——深切缅怀胡廷珍烈士
暗的一天,这天下午,天色阴沉,寒气逼人。首都各界人士5000余人因不满日本军舰炮轰天津大沽口,在李大钊、陈乔年等人的组织下举行示威游行。当他们行进到北京新华门前时,段祺瑞政府悍然下令开枪,当场打死打伤和平请愿的学生2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枪声响起的那一刻,胡廷珍正高举标语、带领着甘肃籍学生李闵学、张雅韶、马元凤等走在请愿队伍前列,一颗罪恶的子弹射进了李闵学胸膛,他当场死亡。面对铁雨血花,胡廷珍临危不惧,掩护同学,抢救伤员,指挥疏散。
李闵学是在京求学的甘肃武威籍学生,年仅20岁。他牺牲后,在胡廷珍主持下,甘肃在京同乡会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公祭活动。甘肃籍共产党员葛霁云、吴鸿宾、胡文斗、金自山、安世徽、马元凤等及同乡学子136人捐款集资,编印烈士纪念册,号召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推翻北洋政府,为烈士复仇。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李大钊等组织者受到通缉,躲进苏联大使馆。胡廷珍负责内外联络时,被特务盯梢,身份暴露。中共北方区委立即安排他南下广州,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在这里,胡廷珍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地下组织,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此时,正逢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胡廷珍聆听毛泽东讲课和辅导。“搞革命就要刀对刀,枪对枪。必须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刀把子不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就会出乱子。”毛泽东的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胡廷珍的心里亮堂多了。后来在甘肃任特支书记时,他坚决主张武装斗争,和王孝锡等人一起,在平凉、庆阳等地发动武装暴动。
1926年9月,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为目的的北伐战争全面打响,满怀壮志的胡廷珍同黄埔军校师生一起誓师后奔赴前线,他在北伐军总政治部担任宣传股长。这时,北方冯玉祥五原誓师,宣布参加北伐。为强化国民联军的政治工作,中央党部将邓希贤等20多名共产党员从莫斯科调回国内,同时从北伐军中调了一批共产党员北上。当时邓希贤在冯玉祥驻西安的中山军事学校担任政治处长,胡廷珍在总政治部刘伯坚手下任宣传股长。
1927年3月,轰动一时的兰州皖江会馆事件突然发生,国民党甘肃党部分裂,消息传到西安,冯玉祥立即命令刘伯坚处理。而这个时候,中共甘肃地下特支也遭到破坏,特支书记张一悟等身份暴露,刘伯坚意识到,这是恢复和重建党组织的绝佳时机,他利用冯玉祥信任自己的有利条件,当即派胡廷珍、王孝锡、马凌山、保至善四名地下共产党员到甘肃整顿党务。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特派员。
胡廷珍一到兰州,一面将国民党右派势力清除,使党部的权力掌握在亲共派和地下共产党手中。一面秘密在原中共甘肃特支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兰州特支和导河特支,壮大平凉特支。相继创办《妇女之声》《工农之声》《新陇民报》等报刊,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发动群众投身大革命运动。点燃了甘肃农民运动的烈火,很快把全省反帝反封建的民众运动推向高潮。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消息传来,激起公愤。在胡廷珍的领导下,兰州、平凉、临夏等地党组织相继举行了悼念李大钊同志的活动。5月7日,胡廷珍亲自在临夏东关庙广场主持召开600多人参加的追悼大会。胡廷珍亲笔书写“李大钊同志精神不死”的横幅,并沉痛地宣读了缅怀悼词,使与会者无不义愤填膺,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北洋军阀!”“为李同志报仇!”
当胡廷珍从导河返回兰州时,冯玉祥己秘密下令“清党”。国民党开封政治分会以开会名义电令胡廷珍、王孝锡、保至善、马凌山速赴郑州。胡廷珍在行进途中意外得到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中的共产党员已被“礼送”到湖北境内的消息。他马上决定赶赴武汉。在党的地下交通站(长江书店),党要求他们回陕甘组织武装。
他们先到宁县太昌镇王孝锡家,同平凉特支任鼎昌等一起分析局势,研究对策。决定重振旗鼓,由胡廷珍负责与上级联系,并到华亭矿区做社会调查,发动工人,组织暴动;王孝锡负责在宁县、长武、彬县、旬邑边界发动农民,准备暴动;任鼎昌负责在平凉城区发展党员,扩大力量,观察局势,居中策应。
华亭地处陕甘边界,境内有六盘山、陇山、关山等天然屏障,山高林密,地形险峻,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理想场所。10月,按约定胡廷珍只身前往华亭,着手对当地煤矿和陶瓷工人的状况进行考查。他化装成收购山货、皮毛的行商,走乡串户,访贫问苦,侦查地形,很快熟悉了当地情况。
1928年,导河回族青年马仲英发动了河湟起义,很快发展到六万多人,胡廷珍到导河的目的就是设法争取这支暴动力量。
行色匆匆的胡廷珍潜入导河城,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大街小巷到处贴着悬赏搜捕他的告示,他悄悄地找到何家书店。店主人是个可靠人,慌忙拉他到后院,低声告诉他:统治甘肃的刘郁芬料到他要来导河,不仅没收了胡家财产,日夜派人监视他家,还到处散布他是赤化魔王,共产共妻,阻止他跟马仲英联系。导河城到处是军警暗梢,胡廷珍只好在开明绅士张质生,族弟胡暄谷、胡兰谷等人掩护下转移到永靖、永登和青海省循化、保安等地活动。在青海保安,胡廷珍看到当地政府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和百姓不堪忍受的痛苦,策划发动了一次农民抗丁、抗粮,抗税的武装暴动,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和反动势力疯狂反扑暴动失败。
马仲英起义部队在冯玉祥全力追剿下,辗转甘、青、宁三省,而蒋介石、杨虎城、“西北三马”也各有盘算,加紧利用马仲英。党组织和胡廷珍虽然对这支部队一路烧杀屠城深感痛心,但始终未放弃对马仲英的争取。派葛霁云、吴应祺、张雅韶等地下党员进入马仲英部队。1931年夏,马仲英部退至酒泉、安西、玉门、敦煌、哈密一带。为了尽快策反马仲英的新编36师,在部队中建立和领导我党的地下组织,胡廷珍随后潜入新疆,他的到来,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恐慌,为了防止他跟马仲英联手,反动当局在新疆玛纳斯县(原绥来县)将他秘密杀害。时年3l岁。
胡廷珍烈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